大会结束报告强调土地、工作和住屋构成不可剥夺的人权,是人和人性尊严与生俱来的权利,必须予以保护和尊重。报告同时指出,在讨论社会正义时,教会社会训导和牧者的思想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他解释,恐怖主义如今发展壮大,否认一切并「以宗教狂热作为掩护」;而维护人权的一大要素恰恰在于「以人性尊严为本的宗教自由权,这尊严指的是寻找真、善和天主的能力」。
国际明爱会主席指出,生态问题不只是地球暖化的问题,「更应该公平地对待受造界,维护人性尊严,支持万民保护受造物」。他呼吁道,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不可对精神上的贫穷掉以轻心」。
缅甸人肩负着保护和维护人性尊严的道义责任。不应将罗兴亚族妖魔化、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包括身份权、公民权以及团体成员的权利。天主教枢机列举了许多伟大的佛教僧人是世界怜悯的灯塔。
这些弱小者中,也包括最无自卫能力和最无辜的胎儿,今天有人企图否认他们的人性尊严,好对他们的生命为所欲为,杀死他们,并操纵立法,使得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种行径。
特别是国家重建、实现社会正义与人性尊严,这是有秩序的、公正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卡普托总主教坚信全体利比亚人民渴望和平与和谐,由此也令我们对这个国家抱定了希望。
然而,得益于教会在穆斯林为主的社会中努力建立良好关系、对话、和睦相处、友谊,人们似乎越来越坚信,在尊重人性尊严、生命以及信仰自由价值观基础上团结起来是不可缺少的。
在印度社会中推展使徒工作也面对许多挑战﹐包括:贫穷、排挤、不正义、种姓阶级的歧视、侵犯人权与人性尊严、男女不平等、教育机会不均。
今日世界中,「青年渴望意义丰富的生命、长者寄望有人能给他们新的生命空间、穷人与移民盼望他们的人性尊严被认同。」迈克尔神父接着说:「我们小兄弟的圣召是生活出并宣扬友爱与分享,且以此作为天父慈悲的记号。」
这些不计其数的暴行迫使无数家庭逃离自己的家园,在他乡寻求庇护,常常在颠沛流离中生活,处在国际人道法、人性尊严与各民族和睦共处的基本原则,以及生命权和宗教自由不断受到侵犯的境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