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和帕罗林(PietroParolin)枢机都称其为“桥梁教会”。请问您如何解释?我已在多种场合表示,充当桥梁并非诗情画意之事。
凌安澜主教小史1893年7月27日出生于上奥地利州的林茨地区。1923年6月28日晋铎。1936-1939年在上海任徐家汇耶稣会神学院院长。1939年5月4日出任刚成立的景县监牧区首任监牧。
如当年利铎就应一位保定安氏新教友之邀到保定安肃县(今徐水县)安家庄、师庄等地开教。之后传教士们不断在北京周围的河北省传教,福音在燕赵大地得以扎根、开花、结果。
(林后五章十七节)我的宗教观 我的个性,不喜欢玄虚,而爱好实际,……世上看得见的东西,我才相信,否则我就不相信,别人承认的事情,我未必因而也加以承认,换句话说,适合我父亲的宗教
为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便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
中国的学者马相伯、吴经熊和作家苏雪林都在不同时间翻译或评述这本书,《灵心小史》被译成各种文字,她的修院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无数信件,这些信件热忱歌颂小德兰,不少人表示:小德兰使他从污浊的生活中争脱罪恶的锁链
泰戈尔说:“爱的痛苦环绕着我的一生,象汹涌的大海似地唱着;而爱的快乐却象鸟儿们在花林里似的唱着。”(《渡口》)苦,是多么的暴烈疯狂;乐,又是多么的甜情蜜意。爱情中的五味杂陈都是该遇到的。
如此,艺术家才能看到超感官的事物,以及在感知事物中真正彰显的事物,即天主光荣的至美,即“在耶稣基督的面貌上所闪耀的天主的光荣”(林后4:6)。
(弗朗西斯·柯林斯《上帝的语言》)其实这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渴望。“将阴梦水,将晴梦火”,说的是梦境作为一种神秘的心理现象,常常被视为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瑞典】拉格洛孚《古斯泰·贝林的故事》)原来啊,狂风暴雨,山崩地裂,山呼海啸,翻江倒海,都是大自然“痛苦”的表现。赤地千里,暴雨成灾;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动辄百年不遇今年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