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主教解释,广场上的示威者向天主教及其他教会请求为他们代祷,在政府与民众之间似乎缺乏对话的时刻,那些信主的人觉得特别需要祈求乌克兰的和平与平静,并结束粉碎了公民尊严和宪法权利的暴力。
明白了权利与琐碎,金钱与虚伪,人性与冷漠,生命与脆弱中的酸甜苦辣、是是非非,会使人看透人情世故,看到世界的伪善和残缺,以及生命在复而往来,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中无奈的命运。
人总是这样,总爱把权利留给自己,把责任推给他人。在我们的思想中,只要多做祈祷,多念经、多进堂,天主的恩惠就得顺着我们的意愿。否则,就把问题归给天主,对他心存抱怨,对他的话产生怀疑。
答:我们应该回到1956年,那些被称为“匈亚利事件”的日子,当教宗庇护12世向世界痛心的发出号召:“天主,这个名字是所有权利、正义、自由的根源,要回荡在议会、广场、住所和办公室内”。
此外,声明也提到宗教自由在许多国家经常受到限制、家庭危机、婴儿出生的权利被剥夺。最後,教宗和基利尔宗主教谈到在乌克兰的冲突。他们邀请冲突各方谨慎行动,作出建设和平的行动。
我明白,当我们缺乏体面的工作机会,当我们的权利受到损害时,我们很难认同自己是国家财富这一观点。但你们确是如此,因为我和你们一样都相信耶稣基督。
教宗表示,罪犯仍拥有生命不可侵犯的权利。他呼吁道:我向掌权者的良知发出呼吁,好使废除死刑能达成一种国际共识。我也建议他们中的天主教徒能勇敢地树立模范,在慈悲禧年期间不要执行死刑。
以色列王阿哈布看好了一座毗邻王宫的葡萄园,但园主纳波特却拒绝让出土地,因为在当时土地拥有权被视为不能剥夺的权利。国王的妻子依则贝耳为了满足国王的占有欲,下令发动诬陷纳波特的公众运动,最终将纳波特处死。
达成这种经济的先决条件是重视人的具体自由和权利,而非只看重经济自由和市场。总而言之,必须实践正义和人性尊严的种种要求,因为缺乏正义就没有自由,若不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就没有正义。
教宗对此表示说:政治屈从於技术和以谋利为前提的金融的现象表现在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心不在焉’或达成全球共识的迟缓态度,也表现在以高尚的权利诉求为面具的持续战争,这对环境,对人民的道德与文化财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