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说耶稣本人十足的反形式主义,单是《宗徒大事录》第十和十五章就已经表明,大公教会拒绝形式主义。
侍立在十四处苦路两旁的苍松翠柏,昂首挺胸朝气蓬勃,犹如整装待命的圣地卫士,用自己的无限忠诚鼓舞所有的造访者拾级而上,好能与天上的慈母更加亲近。
翌日早上,厄法达团体与依纳爵团体一同前往上海朝圣,一起拜苦路,在拜苦路中回想耶稣的苦难,痛悔自己的罪过,悔过自新,为基督做见证,拜苦路结束,大家一同参与弥撒,中午简单用餐后道一声祝大家朝圣快乐,恩宠满溢
圣经里记载经师和法利塞人一直问耶稣要奇迹,耶稣不给他们奇迹——其实身边都是耶稣的奇迹,他们却看不到,他们就污蔑耶稣是骗子。
犹太人社团对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著作纳匝肋人耶稣第二集纷纷给予好评,赞扬这本新书在对话上踏出另一步。
耶稣叫群众和门徒们前来,他说:“那愿意追随我的人,就该舍弃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我走。因为凡想救他自己生命的人,反而会丧失生命;但那为我和福音而奉献生命的,必会获得生命。
苦怕了?只好用一切向钱看的处方来治疗?难道亲情、友情、爱情都该向钞票认输?难道人们的相互祝福不能再升高一个层次?不能再关注一下心灵境界?不能再用富有激励精神生命和思想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吗?
传教士们注视苦像上的基督,接纳基督的恩宠,却不将恩宠据为己有。一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他们对一切人成为一切,懂得受穷和享受、饱饫和饥饿,信靠加强他们力量的那一位,能应付一切。
只有当大家对彼此负责时,人类才能像人一样成长,以天主子女的身份成长;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找到建设不同文明的基础,一种不同於那导致战争的文明。
教宗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惨痛的逆境,虽然没有像这段经文里的那样惨痛,但我们都晓得在黑暗、痛苦和艰难时刻的感受,我们都晓得这种感受。撒辣这麽想:『但我如果上吊自尽,会不会让我的父母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