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我们常常说福传,其实我们生活的行动本身就是在诠释福音,就是在福传。耶稣在帮助人的时候从来不像我们这样挑剔、苛刻。他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我来是为召叫罪人,而不是义人。”
其次,神父、修女等为了鼓励教友们热心,常常以圣物赠予他们,一时间,几乎每位教友都有几枚圣牌几张圣像,一般教友家庭也有一尊以上的态像。
我常驻足凝视、侧耳倾听、临风怀想花园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而那些形形色色、姿态万千的植物,正对着我诉说人类“远离天主的苦恼”:人的罪性如林中的蔓泽兰难以除尽;肉体上的享乐,如昙花般短暂一现;世人对名、
现在就得像圣母那样生活,效法圣母的谦卑、服从、顺命、随时随地承行主旨:“主之婢女在这里,希望照你的话成就于我”(路13:38);像圣母那样爱耶稣,关注耶稣的神圣事业,偕同耶稣救世;像圣母那样仁善慈爱,常替他人着想
不过我们也常常有必要使用由教会和教会成员编写的经文,他们有同天主相交相遇的经验。因为没有这些经文的帮助去祈祷,我们自己的祈祷和我们对天主的形象不免要变得主观,而且深思熟虑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天主。
要让福传的热火常燃不息,还需要我们做太多的努力,圣经是我们信仰生活中的明灯,我们是靠天主口中的话而活,不是靠某个人的演讲感动才去做这项本是我们使命和义务的福传工作。
我常听他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他非常重视组织福传组的组员学习,每周都坚持把神学班听课的内容做好笔记带回来,讲给福传组的教友们听。
即便如此,因为堂区病人多,送圣体往往集中在一二天,常常是匆匆来匆匆去。可怜的病人只能巴望着下一顿圣餐了。而世上有谁比他们更需要精神食粮和精神安慰呢?再想想这些年老的教友们当年所经历的,就更让人心酸了。
说两个死抠字眼的笑话:有个小孩惹爷爷生气,爷爷批评他没有守好天主诫命,他却调皮地说:“天主十诫第四诫是孝敬父母,并没说孝敬爷爷”;有位妇女常能包容丈夫的毛病缺失和无理取闹,但她这种好态度仅仅维持了很短时间却忽然来了个
他说:感恩祭的庆典该常包含:宣读天主圣言;感谢天父所赐的一切福分,尤其是赐给我们他的圣子;祝圣饼酒;并藉领受主的体血,而参与这礼仪宴会。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敬礼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