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文化间的彼此开放,为致力寻求真实人文主义者之间的对话,更是首选的场域。特别是在依循人文与基督信仰原则的大学环境中,应鼓励及支持文化相遇,好能加强新世代对话与分辨的能力。
在谈到宗教间的对话时,上海宗教学会会长刘建先生、北京大学宗教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张西平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延黎教授等数位学者都谈到了宗教对话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教宗指出,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对中国也有同样的景仰,「他与这伟大的文化、这古老的智慧对话,并且与之相遇」。「利玛窦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与中国对话,因为中国是智慧和历史的结晶,中华大地饱享诸多恩佑。」
天主教会蒙召,尤其要在爱德和促进人性的领域体现其临在和关怀;教会这样做正是设法本着与其它基督信仰教会和团体共融,以及与其它宗教团体对话的精神,深信天主是众人的父亲,我们皆为弟兄姐妹。
为此,我再三勉励:你们要彼此对话。」关於难民的悲剧,教宗表示,我们首先必须援助他们,然後要「接纳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圣座代表强调:「面对这些数据,各层级的对话是我们眼前的唯一途径。」虽然这方面近期已有些许进展,但「我们绝不能使用任何军事途径来解决叙利亚局势,不该陷入暴力的逻辑,因为暴力只会招致暴力」。
想一想、看一看、感谢耶稣,顺从而勇敢的耶稣,跟耶稣进行一场内心的对话:多少次我只顾着做自己的事,不去看你,而你却为我付出了这么多?
教宗发表讲话时表示,「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会议的主旨是以开放和自由的心神来促成对话,好能互相增益」。
为了避免「人文-文学-神学和科学之间发生悲惨的分裂」,以及为了「鼓励教会、信友团体与科学团体也进行更深入的对话」,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表明我们「迫切需要人文主义」(141号)。
在发展的对话方面,教宗强调「所有声音和观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鲜少被聆听」的声音、边缘的声音。为使对话成果丰硕,我们需要从彼此的共通点展开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