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全国修院常务副院长杨晓亭主教,教务长张秋林神父,以及修士们,你们的支持非常重要,提供这么好的一个研习会平台。我们也感谢远道而来的陈志明副主教一行。
希克罗内神父证实了这一点,他是本笃会的隐修士,也在罗马宗座圣安瑟尔莫高等学府教书。他接受本台记者的访问说:答:为聆听天主在静默中说的话,需要静下心来,这很清楚。
在台湾的14位会士中,8位神父在堂区工作;4位修士分别从事行政、建筑、社会服务及大众传播工作。任务不同,但各尽其责地分享着共同的使命。
教堂门口是墓碑群,罗哲修士便葬在此。天主教圣体灯亮在左边,右边有十字架,方便新教各派祈祷。泰泽的合一理念从形式到实质都非常完美。
记得在2008年的传教节,为响应教会福传号召,神学院我班修士弟兄组织了一次传教活动。全班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到公园向市民宣讲教会信仰并赠送教会报纸,另外一组则是在家拜圣体,为在外的弟兄的宣讲祈祷。
初入修院,和那个时候的修士们一样为了奉献自己,追随吾主走天路,他们年少便吃了不少苦。修士们在杨院长(即后来周至教区杨主教)带领下,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住通铺,吃大锅饭。
这本畅销书对隐修生活在东方和西方的盛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即使隐修士都默默地度他们的生活,愿意不声不响地做事。然而圣亚大纳削的著作却使隐修生活名传千古。
活动从“五·一”前夕拉开序幕,教会特别邀请了来自法国泰泽团体的何锦棠修士前来分享该团体共融祈祷的经验,并和成都教会青年团体负责人孙超伦等教友带领南充教友在晚上七点半做“泰泽祈祷”,为五一活动的顺利进行,
香港于一八四一年开教以后,初时先后由来自瑞士、意大利、法国传教士出任监牧或代监牧,牧养居港教徒,直至一八六七年,宗座委託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全面负责香港教务,及至一九六八年白英奇主教辞任离港,国籍的徐诚斌辅理主教随后亦接掌教务
消息指,两人接受新药后,情况明显好转,尤其是布兰特利,用药不足一小时,呼吸和身上红斑奇迹地一样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