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圣亚丰索任由自己受到生命挑战的同时,他也是“最卑微者、最脆弱者和他那个时代被社会抛弃者的保护人”。这位圣人选择的道路引导他为寻求圣善道路的人灵服务,忠实地回应了天主成圣的召唤。
因此,耶稣来,献出祂的生命,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十字架上战胜魔鬼」。「我们则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反省我们多常感到不安、遇见问题,多常失去平衡、平安与和谐。人们多常『怒吼』,彼此吼叫,和气尽失。
而这一声叹息述说的只能是对岁月的无奈和对生命的哀叹!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曹操可谓一代枭雄却咏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唐朝诗圣杜甫也不免感慨:“人生七十古来稀。”
教宗表示:耶稣的苦难和十字架经常叫人感到畏惧,因爲苦难和十字架似乎是对生命的否定。其实正好相反,因爲十字架乃是天主对人的肯定和接纳,是祂爱人最高和最浓厚的表现,是永恒生命的泉源。
其次,耶稣看见渔夫们灰心丧志,走上那艘属于西满的船,借以进入西满的生命,分享他的失落感和一无所获。这举动意义深远。教宗阐明,“耶稣不像我们常做的那样坐在一旁,对事情的进展冷眼旁观,然后忿忿不平地抱怨。
生命的对话随后,教宗谈到在场的东正教年青神父和隐修士,说“青年人的参与让我们的教会更加彼此接近,这是圣神的标志”,“激发的共融的道路”,这就是“生命的对话”。
上主每天都来看望我们,与我们交谈,以我们料想不到的方式启示自己,在生命和时间的终结,祂将来临。因此,祂亲自告诫我们要保持醒悟,保持警醒,恒心等待。”
耶稣邀请众人做出根本的决定:重视与祂的关系胜过于其它任何关系,承认只有在天主内能找到真生命。这需要人们有勇气在生理和心理上「丧失自己的生命」,好能在永恒的幅度寻获生命。
然而,耶稣不是来消除苦难的,而是来将其转化的:“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若十一25)。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会死,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活著,信靠基督和祂的话语。
然后,我们不要忘记:成为配偶本质上要对生命的礼物开放,对子女的恩赐开放,他们是爱的最美丽的果实,天主最伟大的祝福,整个社会和每一家喜乐和希望的泉源。你们要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