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旬期“主”的特殊日子,当我阅读“信德”教育基金会专版后,感触良多,内心深处油然升起许多怜悯之情,更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促使着我应去帮助那些正面临着各种困难,特别是那些衣不蔽体,食不裹腹,面临辍学的孩子们
今日教会的一大挑战是唤醒每个人的责任感,好能成为当今世界的使徒和福音的酵母。光有组织完备的结构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充满福音的喜乐,以创新的精神去适应千变万化的局势,传授历史遗产。
因此,教会以新的责任感继续提出婚姻的基本要素:生育和教养子女、夫妻的福祉、结合、不可拆散性,以及圣事性。
有多少基督徒作为有责任感的公民而奉献自己的生命,维护众人的尊严,尤其是穷人、遭排斥和歧视者的尊严!他们从哪里获得这一切力量呢?他们正是在圣体圣事中,在复活主的爱的大能中获取力量。
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各方面锻炼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德行和素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努力打造并提升自己的各项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因此,他们的工作格外需要「热忱、责任感和勇气」,以及「所有公民的支持、祈祷和关怀」。教宗保证他「必定热切关怀他们的工作,并为他们祈祷」。
贫穷阻碍许多青年的创业精神,令他们无法找到工作;贫穷使人的责任感变得麻木,宁愿让别人代劳,而自己从中获益;贫穷破坏众人的参与,不尊重专业,以致贬低劳动和生产者的成就。
撒网捕鱼需要「责任感」。「在波哥大和哥伦比亚有个庞大的团体走在旅途上,蒙召成为一张结实的网,好使所有人都集结在内,为扞卫和照料人类生命效劳,尤其是在生命最脆弱无力的时候」。
同样,教友们必须有教会的意识、责任感、主人翁精神!而非旁观者、过客、摆设或木偶!“人看外表,天主看心”!时间长了,若仅是外表好,也不可能维持长久。
今天,“做牺牲”一词带有说教和消极的涵义,意思是:出于责任感去作某件不愿作的事情”。但在古代,牺牲却是作为礼品而奉献给神的牲畜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