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逐一点到马槽中的场景和人物说,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耶稣的降生地白冷城。它是犹大的一个小镇,达味於公元前1千年就生在那里。白冷城并不是都城,却博得天主圣意的欢心,天主乐於透过弱小卑微者行事。
我将白冷的客栈想象成澳门的酒店,入住客栈的人就像圣诞期间涌入澳门的旅客。为玛利亚和若瑟提供住处的人,都是富有怜悯与同情心的外雇员工;他们在自己的宿舍里,腾出了一张床垫。
卢德是摩阿布地方的外邦女子,不幸的是嫁给一个从白冷到摩阿布逃避饥荒的犹太人的儿子为妻,婚后不久,丈夫便去了世。她的婆母纳敖米也守了寡,纳敖米又丧二子,十年痛苦的流亡的生活致使纳敖米的家庭支离破碎。
今天,人类大家庭深深受到严重经济危机的打击,更受到伦理道德和战争创伤的打击,教会本着分享和忠于人的作风,重复牧人的话说:我们且往白冷去,在那里我们将找到我们的希望。
根据玛窦福音的记载,东方贤士们在一颗异星的引导下,走过千山万水,终于来到犹太的白冷城,找到方才诞生不久的犹太人的君王耶稣,向他屈膝朝拜,献上充满意义的三件礼物,也就是黄金、乳香和没药。
坎塔拉梅萨神父还阐明了基督降生的事迹说:向围困中的白冷城宣报了它已获得自由的是喜悦。带来这喜悦的天使对此知道甚深。好消息在它被人接收之前,就已经使人高兴地要宣报它。
教宗方济各对350位来到罗马观看这个圣诞传统的巴伐利亚人指出:每个地方在圣诞节都回响着天使向白冷牧童们宣报的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
一周前,我们在白冷城给圣诞树点灯,明天将在耶路撒冷。这棵点亮的圣诞树,象徵着即使在紧张局势和冲突中,人们心中仍存有一丝希望。
简而言之,「如同在白冷城那样,天主在约旦河畔也信守诺言,背负人类的命运,而耶稣则是其可触摸又明确的标记。祂在生活中每天背负着我们所有的人。」教宗最後强调,圣神是耶稣和我们洗礼的工匠。
恩尼什克这个小镇有如耶稣诞生时代的白冷城。因此,前来这里开启圣门意味着让耶稣持续进入我们的生命、地区、教会和堂区,而且耶稣不只进入光明常在的地方,也进入被人遗忘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