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国民长期享受高福利政策,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对于削减福利的政策极力反对,甚至以暴力抗争去维护既得利益,以致社会动荡不安,金融经济大受影响,若得不到解决良策,可能祸及全球。
从这个观点看,政策倘若缺乏稳固的道德和社会正义原则,就只会与权力、金钱、机会和私立有关。实际上,良好的政策必定以宗教为前提,符合各项非人类创造的道德要求,可以带来完善和公正的社会和有德行的公民。
报告中结合地区历史指出了当今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强制性移民以及因此导致的社会分裂政策。文件将当今仇恨性言论划分为四类:种族和宗教性的;针对外籍人、移民劳工和难民;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性别歧视。
政策为什么会致贫?教宗方济各在2024年世界穷人日文告中指出,在战争的推波助澜下,“糟糕的政策”造成新的贫困情况和无辜的受害者。
要是我们能够显示出非洲是个机会而并非问题,我们就能为眼前的挑战作出重大贡献,这些挑战是:与贫穷搏斗、人权、粮食安全和气候改变。”谈到移民问题,弗拉蒂尼外长又说:“协助处在困境中的人是一项道德义务。
这项创举的发起人之一,英国利物浦的帕特里克•凯利总主教,他因气候恶劣被迫困在英国。
政府也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寻求300万美元的援助,以制定一项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计划。在灾难当前,马来西亚天主教会也积极投身于救灾工作。当地天主教明爱会呼吁众人在1月22日前向其救济基金捐款。
教宗在通谕中提醒说,“为保护受造物,个人的努力”不足以“应对我们目前身处的气候危机”。因此,需要一个有政治、不同的社会工作人士和中介机构参与的新程序。
放射性污染正是北极受到的一个威胁,其它的还有气候改变的效应,从冰川解冻到地球极冠的偏离,使北极的面貌正在改变。除了学者们的观察外,各宗教也为受造物加强了努力。
胡志明市总主教指出:「为了响应教宗方济各的呼吁,教会已经创立了一个名为『全球天主教气候运动』的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教、司铎、男女会士、平信徒、神学家和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