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道,「社会生活的衡量标准在於它能否使最弱小且需要帮助的人融入其中,真正尊重他们的人性尊严;当人们对他们的融入不再投以异样的眼光,而是正常看待时,社会才达致成熟」。
我们当下必须应对的挑战包括:捍卫人性尊严、正义和环境,找出方法来遏止气候变化的后果,为迁徙现象提供对策,研究经济和政治的主题。这一切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符合人性的世界,并且保护地球。」
《天主教教理》拒绝这种严重伤害人性尊严的刑罚,因为这刑罚违反《福音》,杀死一个在创造者眼中始终是神圣的生命,只有天主才是真正的审判者。
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反省自己消费和生产模式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宣导的过程,以促使这一切符合人性尊严」。
换言之,印度加尔各答总教区的社会服务中心期许能“以和平、爱与正义为基础建设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并尊重人性尊严和环境”。
这个真理就是人性尊严与超性界密切关联”。圣座驻联合国代表引用教宗本笃十六世为今年世界和平日所写的文告的话说:“过分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事实上乃是相反这个真理。
在印度社会中推展使徒工作也面对许多挑战﹐包括:贫穷、排挤、不正义、种姓阶级的歧视、侵犯人权与人性尊严、男女不平等、教育机会不均。
今日世界中,「青年渴望意义丰富的生命、长者寄望有人能给他们新的生命空间、穷人与移民盼望他们的人性尊严被认同。」迈克尔神父接着说:「我们小兄弟的圣召是生活出并宣扬友爱与分享,且以此作为天父慈悲的记号。」
然而,得益于教会在穆斯林为主的社会中努力建立良好关系、对话、和睦相处、友谊,人们似乎越来越坚信,在尊重人性尊严、生命以及信仰自由价值观基础上团结起来是不可缺少的。
教宗自己的答复是:“理性难以了解人性尊严的复杂性”。教宗提及人类历史充满许多专制独裁政权的凶恶残暴事实,也充满对政治浮夸言论的怀疑,在科学发现上也缺乏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