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受虐待的新娘12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脾气暴躁的丈夫,在她18年的婚姻生活中,她一直努力规劝丈夫和儿子弃恶向善。丈夫和儿子过世后,她进入圣徒修道院直到死亡,她被视为一个合格妻子和母亲的楷模。
教宗指出,多年的修院生活,不外乎是一个准备过程,其唯一的目标是成为谦卑的门徒,能够偏爱受排斥的人,例如那些边缘人士。教宗写道:使命与祈祷分不开,因为祈祷使人向圣神开放,圣神在使命中指引你们。
这些人来自战争冲突的地区,受痛苦折磨的地方。为此,我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喜悦、信任和家庭般的环境,虽然他们属于不同宗教团体,有叙利亚人,伊拉克人,但愿意组成一个大家庭。
今日的圣诞节是救恩事件的延续;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的喜讯,仍激发人心,冲破黑暗,迎向光明。夜深了,仍然有不少群众,特别青少年朋友一波又一波地前来参观,拍照留念,感受平安夜的温暖。
在推动青年、儿童传教上,阿尔巴内塞神父认为,「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天主教徒身分的意义在于以上主之名做世界的公民,怀抱真正全面的开放态度;帮助他们培养世界观以及和平、正义,团结和尊重受造界等普世价值观」。
基督徒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尤其在中东国家受迫害、被歧视,成为暴力和虐待的受害者。根据统计,2014年有4千多名基督徒因此丧生。
教宗引用他的通谕《愿祢受赞颂》中的话说,自然环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相互作用。
奥萨总主教引用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中的话说,如果富裕国家依旧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麽大力促进困境中国家发展的努力则永远不会具体实现。
全国神哲学院教务长张秋林神父表示,宗教院校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上认受性不高,有些神父回到地方工作时,当地人或觉得神父读神学是有点自我封闭。
有鉴於教宗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提出了「共同计划」和「全球共识」,这个联盟也力求为城市的可持续金融政策和长期计划,创造「新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