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尊重和了解的基础上的,那么,我们之所以离天主越来越远是缺乏与他密切的沟通。现实生活的繁琐又常常使我们感到疲累,稍一经风吹草动便随从自己的偏情,忽略了与主的交流。
我所敬爱、所尊重的父啊!
所以我一向很尊重教会,我鼓励人们要有信仰,因为不论是信天主教,或是信仰别的宗教,都有助于抗拒不良风气和使人产生归属感。”
为尊重教规,我只好慕道再慕道!有教友问我:你怎么总在慕道班呆着?可谁知我的苦衷?每当弥撒中大家排着队庄重地恭领圣体时,我被丢在原处,心中难以名状的失落,仿佛自己是被遗弃的羔羊,孤苦无依,而又无奈。
每次姥姥都笑着哄我,给我讲:“耶稣说‘凡你们为我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当时,我对教会的道理似懂非懂,经姥姥的教导,后来我不但不再讨厌赵五,还变得特别尊重身有残疾的人了,姥姥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引航灯
假若父母能先以博大深厚的爱,爱自己的儿女,少一些报怨,多一些行动,从心底理解儿女的苦衷与难处,有良知良能的儿女,自然也会尊重、孝爱父母,即使儿女不孝,也会慢慢被你无私的爱所感化,令他们回心转意,就如上面故事中的母亲感化儿子一样
时间一久,她节俭持家、勤劳肯干的生活态度扭转了乡亲们对她的偏见,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品德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一天,邻居家的老太太来她家串门,指着墙上的那副“图画”说:“这个大胡子的人是谁?”
他说:“在尊重各民族不可剥夺的权利下,以理性、耐心、对话的方式,可以找到达成协议与和平的途径并且实践之。”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刚一上任便强调各民族间的对话是不可放弃的任务。
教宗表示:“我除了保证在祈祷中想到他们,而圣座也将不断地关怀他们之外,也祝望这些难民的权利受造尊重。我同时鼓励教会团体接济他们的需要”。
这个对话促进现代社会的利益,然后着眼于全世界,促进同其它文化对话的可能性,正如教宗所突出的,要是我们也生活在个人和人类文化完整的宗教幅度中,文化受到尊重,其它的文化会感觉到宗教深为重要,因此,他们能进入同我们结出更多硕果的对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