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为了去找法郎,梅瑟需要亚郎的陪伴;为了战胜阿玛肋克,梅瑟起用若苏厄,并让亚郎和胡尔撑住他的手;为了管理公义及其众多需求,梅瑟必须借助民长团的众人之力,细分职责,好能承担起重责大任,并推动一种众议精神
文章接着介绍,在随后的专栏中,将在《父亲的心肠》牧函的引领下试著让纳匝肋的若瑟与当代的父亲们“进行对话”。每一期都将再次刊登牧函其中一章的整篇内容,或广泛篇幅的选录。
正如耶肋米亚先知说的,这种经历是祂在我们心中活跃存在的烈火,推动着我们去传教,尽管有时要做出牺牲、遭到误解(参阅:耶二十7~9)。
耶稣对妇女们说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你们去,报告我的弟兄们,叫他们往加里肋亚去,他们要在那里看见我”(参阅:玛廿八10)。教宗说,我们被邀请,“去向他人讲述”这个大喜讯。
因此,教宗引用福音中被耶稣洗脚的伯多禄和首先见证并传报耶稣复活喜讯的玛利亚玛达肋纳二人为例,讲述耶稣是如何通过接纳他们的脆弱,然后以谦卑的服务方式而坚强他们的过程。
基督的十字架是人类历史的新轴心,人类对天主羔羊的最大暴行在那里被解除,天主也正是在那里倾注了祂丰厚的爱,将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从肋旁流出的水和血作为标记。
到了第三天的黎明时刻,曙光把墙壁照得发白,但是他和若望两个人依然束手无策地坐在饭厅里,失去了希望……玛利亚·玛达肋纳又跑了进来,大声叫着她看见主了……那天黄昏的时候,克罗帕和另外一个人从厄玛乌匆匆忙忙地赶了回来
随后是祝圣水和举行圣体圣事礼仪,最后以三声阿肋路亚的欢呼结束这个隆重的礼仪。在天主教举行守夜礼后,耶路撒冷不同礼节的东正教也在圣墓圣殿中举行了隆重礼仪。
圣经记载,牧羊人必须对自己所放的羊群负责(出22:9-14,创31:39)每天当羊群出入羊圈时,叫它们从自己的杖下经过,以便点查数目(肋27:32,耶33:13,则20:37)。
耶稣自由地面对财富:因为他离开他的村庄纳匝肋,为拥抱一种贫穷而完全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参阅谷6:25-34),他白白医治病人,凡来求他帮助的人,他从没有要求人回报(参阅玛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