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堂神父的分享能帮助彼此了解上智的天主「依然在为今天的教会书写历史」。在萨克洛法诺的会议旨在成为讲述堂区经历的时刻,而非「接受有关同道偕行的教导或予以展示」的场合。
相反的,专心致志于四旬期精神能让我们有爱心,知道让耶稣的白白赐予和仁慈成为自己的行为,祂为了我们成了贫困的,好使我们因着祂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见格后8:9)。
教宗说:「『上主,我们的天主,祢富於慈爱宽仁。我无地自容,祢却慈悲宽仁。』这段与上主的对话在四旬期内将对我们助益良多。我们在这对话中要自我检讨,并恳求上主的宽恕。
福音篇章中充满了这种爱:成年人和孩童,博学者和愚昧者,富人和穷人,义人和罪人,他们在基督心中都受到欢迎。尽管我们不总是能互相理解,但还是要彼此相爱;我们未必总是合得来,但就是在那里能看到基督的爱。
如果一位司铎不喜欢往贫穷的地方讲道,却乐意在富有的地方举行弥撒,那么弥撒为他来说就是一桩买卖,一桩神圣的发财之道!司祭的脚步一旦随钱而行,其事奉就必因灵性的腐烂而败亡。
富者说他穷快乐,穷者说他死信德,众人传说他越多,越快乐,而近在我周围的人没感觉到。甚至说他走火入魔不可取,他不气不恼,始终乐天派。有一天远道而来一位老者,点名直呼要见此人。
该运动负责人菲奥娜.富尔曼(FionaFurman)解释,他们在全英国运作的服务近一百项,为丧亲或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提供支援。 她说:「耶稣基督亲自教导我们,哀恸的人要受安慰。
(原载9月13日《中华新闻》作者侯玢)读后,我联想起了这位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的一句名言:“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如果一个人守着财富死去,是最可耻的。”
穷富之间的对比如此悬殊,如此鲜明,以至于让我们感到一种莫明的无奈和怅然:有的人住在豪华的别墅而不觉满足,有的人栖居茅屋而心自安;有的人做在肉锅旁大食大饮,有的人却连下伙的米都没有;有的人千方百计减肥去胖
教宗接着表示,圣史路加在类似的叙述中最後还加上了‘四端真祸’:富有的、饱饫的、欢笑的和众人都夸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