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区和主教团开设了网页和社交网络的页面,讲述地方层级发生的事。
的确,事实上没有什么值得惊讶:耶稣苦难史是一个关于嫉妒、贪婪的故事,还有害怕破坏现状的人、有权势者透过政治摆脱制造麻烦的人、捍卫纯洁传统的热血分子等不同人士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全球各地看到这些事情发生
耶稣最后一次的平安问候是在多默宗徒表示不相信耶稣复活的情节后发生的。耶稣没有责备多默,而是帮助他,让他的手指触摸祂的身体。教宗说:“耶稣没有严苛对待多默,这位门徒被祂的仁慈深深地打动。
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方济各神父会聆听信友们的想法。纵使人人各持己见,他仍会尽力去理解不同的见解。在团体的大小事上,作为一名负责人,方济各神父选择在做决策前多聆听信友的意见,避免独断专行。
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发生重大火灾,震惊全世界。火光熊熊,圣殿的标志性塔尖坠落,木质屋顶被全部烧毁。巴黎人伤心至极,基督徒纷纷跪地祈祷。
恭读圣路加福音2:15-18众天使离开他们往天上去了以后,牧人们就彼此说:“我们且往白冷去,看看上主报告给我们所发生的事。”他们急忙去了,找到了玛利亚和若瑟,并那躺在马槽中的婴儿。
然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使雷西内拉学会怎么看待世界和自己。一次在雷西内拉去参加会议的路上,遇到一个流浪者向他乞讨,因为担心被同行看到感到尴尬,进而选择了视而不见。
教宗重复道:“上主不希望我们让年长者孤独无依,并将他们置于生活的边缘,不幸的是,今天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这发生正是靠了他们。按照这一切我们能自问:我撒播善吗?我只担心为我收集,还是也为他人撒播种子?我把福音的种子撒在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自由时间中吗?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今天依旧发生,一个人因不追随某些流行的模式而遭到嘲笑和歧视的时候,时常会将次要的现实置于中心位置:例如,将事物而非“人”置于中心地位,将成就而非“关系”置于核心位置。我们举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