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最后总结道:「我们不要满足于不冷不热、流于习惯、照本宣科的信仰。让我们与圣神合作,让我们彼此合作,好使耶稣来带给世界的火焰能保持炽热,并点燃每个人的心。」(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因此,你不要投闲置散,要每天在这五条途径上向前迈进。这都是容易履行的途径,不要以贫穷为藉口而推诿,因为纵然你生活非常贫苦,你仍可平息怒气,自谦自卑、不断祈祷,承认你的罪过;贫苦绝不阻止你这样做。
教宗鼓励道,作为慈悲使徒,不要拘泥于繁文缛节,而要注视着那请求宽恕的人,在“你们的口袋里”是慷慨的宽恕。你们要观察人的内心,在那里深藏着渴望,渴望回归天主。“宽恕,宽恕,还是宽恕。”
他说:“让我们不要忽视这个神圣时期的恩宠,定睛于十字架上,从此处启程,慷慨地回应四旬期强而有力的推动。”“在这生命旅程的尽头,我们将以巨大的喜悦与生命之主相遇,唯有祂能使我们从灰烬中复活。”
你们不要受到冷漠和个人主义的玷污。」教宗最后提醒众人:「我们不能把基督徒的望德仅仅当做一种美好的感觉而私藏,因为望德注定是要给每一个人的。」(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作为教友,你不大可能像神职人员或修女们那样去做专职传教工作,或者说有些教友他可能也做不了或做不好传教工作;再者,作为教友,教会也不要求你见了教外朋友就来一通说教,或要求你开讲道大会向成千上万的人布道,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作到的事情
你能够奉献什么,尽可以拿出来,不要拘束什么,也没有人会蔑视。就如同耶路撒冷城中的穷寡妇,仅仅献了两文钱的仪,可是主耶稣称赞了他。我们为什么不效仿这位连上主都称赞的寡妇呢?
三十天退省结束之前,我们很多人不仅产生了不要“下山”(出静)的念头,因为“我们在这里真好!”(玛17:4)而且也有了想永远留在山上的希冀。
我们无法控制俗化的圣诞,至少我们不要随波逐流。教宗在2007年底将临期第二主日讲道时强调:将圣诞节物质化与若翰的精神相悖。他说,我们今天的行为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命运。
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不要总挑别人的错,看人家的不足。既要接受他人的优点,也要接受他人的缺点。因此,不管别人是对的还是错的,不管自己喜不喜欢,都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