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路旁设有“十四处苦路”,每到一处神父便率领众教友一边诵念经文,一边向主祈祷,祈求佘山圣母进教之佑庇护开封教区,庇护开封总修院早日回归,一边更深刻地体会耶稣背负十字架涉山受死之苦难。
于是,在他的提议下,经过精心的设计,教友们积极参与,那哥特式教堂被红白两色重新粉刷后,显得更加雄伟壮观;那高耸入云的十字架,在教堂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圣与庄严;那悠远而凝重的钟声为宁静的教堂平添了一份动感
我仍遭受着仇敌的威胁,祢降生成人,挫败了仇敌的工程,祢以十字架之痛苦,使魔鬼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魔鬼仍在秘密地工作,我感觉到它正诱惑我的肉体,使我的思想怀疑。啊!救赎之牺牲,仇敌的攻击仍威胁着我。
最后,于1959年,在马尼拉的圣十字架堂,由茅中砥主教祝圣为神父。以后便负起了给华侨传福音的使命。子辉蒙席晋铎之后,被派往描戈律服务。60年如一日,一直到他去世,牺牲之大可想而知。
坚强的人,会时刻铭记基督的苦难、能坦然面对生活的风雨,挫折打不跨、困难磨不败、风浪击不倒,他会努力效法基督,勇敢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救主,在逆境中愈加爱主爱人、乐观坚毅。
婆婆又劝我去教堂祈祷,望教一年后,我领洗入教,刚刚入教后,并不怎么热心,懂的也很少,只是想着让天主保佑自己的一切……一次偶然,我有幸在网络上,走入了天主教聊天室(永恒的十字架),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主内的兄弟姊妹
神父穿上长白衣,挂上领带(没有祭披),桌子上,十字架、蜡台、小圣爵杯、圣体盘和面饼等一应俱全,原来都是温州教友回乡探亲时带回来的。弥撒,是拉丁文的。神父念的虽然轻声,但我听得十分清楚。
他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时时刻刻地在等着我们去呼求他,就像他在十字架上说:我渴。是啊,他好渴!
7名教友身穿白衣,其中最前面的教友高举十字架,由蜡烛陪同,缓慢进发。神长教友紧随其后,边走边念玫瑰经。步行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神长教友步入圣堂后,本瞻礼的第二台弥撒正式开始。
枢机的其中一位辅理厄玛努尔.戈比亚尔(EmmanuelGobilliard)主教向《十字架报》解释:「他明白教会需要大幅改变。他对我说:『受害者忍受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教区也承受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