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共通点是痛苦煎熬的经历,每个人都遭受过拒绝,被社会贴上污名标签;其中许多人罹患疾病、智能不足,连家人都遗弃了他们。
当我们见到这些被父母遗弃的残婴时十分心痛,但残婴院的院长及贞女们的仁爱让我们感动。
德兰修女生前不辞劳苦地侍奉印度各地被人遗弃的、垂死的及最贫穷的百姓。她曾经把无数有病的印度人从贫民窟中带到中心,让他们能够得到基督的爱的关怀。
离开耶稣的痛苦塔格莱枢机谈到门徒们遗弃耶稣的事实,邀请众人反思教会的行为是否有时也助长这种背离的情况。他问道:“我们基督的门徒是否也会助长别人离开耶稣?”
要是我们迷失方向或不知道如何回应爱,对做牧人不知如何回应,或不能肯定即使在生命最恶劣的时刻,上主决不遗弃我们做孤儿,那么,上主会说:‘跟随我吧!’这就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弥撒圣祭是我们能给炼灵,特别是那些被人遗弃的炼灵最好的精神上的帮助。梵二大公会议重申,为亡者祈祷是与耶稣基督奥体共融的基础。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艘轮船在海上马上就要沉没了,船上的人很多都弃财而逃;很多的珠宝遗留在船上,一个水性很好的水手看到别人遗弃的珠宝顿起贪心,把很多很多的珠宝用一个袋子系在腰间,然后纵身跳进大海,
教宗也将父亲的形象延伸至社会上,谈到青年感到被社会遗弃。他说:社会也时常让他们成为孤儿,不为他们提供前途的真相。
我们想消除自己对无力和脆弱日益增长的恐惧,却以这种方式增加了老年人对遭受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教宗方济各在任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时就已经亲手触摸了这个现实。
当然男性同样如此,但对女性而言,与子女分离意味着生活在强烈的负罪感中,觉得自己是坏妈妈,觉得自己被子女遗弃。每一位有子女在上托儿所的女囚犯,都会带着她们1到3岁的孩子参与弥撒,坐在圣堂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