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天主教教理》作为教友再慕道的主要教材,是神职们一致定夺的。《天主教教理》是前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于1986年委托拉辛格枢机主教(即后来的本笃十六世教宗)组成十二人的委员会编写团队,于1992年问世。
(一)若问天国何处有健康宴饮临其中创世之初有说法吃素年寿福海东人类罪恶满盈时天主公义必击冲从此人们可肉食但要节制不放松人类贪欲根难改借助文化时兴风社会习气如何变教会神职敲警钟修身常当学禁食养心救灵方实用为把福音传四方健康宴饮记心中
梵二会议《教友传教法令》的导言,一开始就指出今日世界中,教友使徒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首先,因为人口愈多,问题也愈复杂,因此需要教友以基督的身份参与并面对世界种种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神职界和修会人士无法进入的领域
其次,也许是更困难的任务,是医治受神职主义感染的神职人员。这神职主义已在基督的奥体中变得腐化。或许,唯一可治愈教会的方法,就是司铎人数的减少。然后,我们必须希望,他们不会被机械人取代。
十岁时哥白尼父亲去世,由担任神职的舅舅卢卡斯(LucasWatzeirode)抚养。几年后,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读了四年书,学习了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几门课程,毕业后成了神父。
仆人式的领导方式、神职人员合作的领导方式、神职人员的聆听与技能、神职人员的自身照顾与授权、建立团体的技能、朝圣者的旅程等13门课程,在课堂上教授们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讲解并引用一系列生动的教会案例,为学员们解析领导力、神职
其次,传统牧灵侧重于神职的权威。在堂区,司铎是做一切事的人,主导一切。信友们完全被动地服从,相信——传教是神父的事。这种神职垄断、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会导致福传的危机。
天主教辅仁大学加强与台湾七个教区间沟通和对话,以促进合作,提供人力支援,培育更多本地修道圣召人才,解决目前神职人员不足的困境。
西班牙教会奉圣人为教区神职的主保,圣若望要求信徒在弥撒中深化对耶稣的爱,作深度的灵修培育;他受迫害时仍活出并宣讲真理,一五六九年去世。
举办此次传道员培训班的目的是:第一,培养传道人员,让他们结业后回到各堂口协助神父做传教工作;第二,抽取优秀的学员送入大修院,让其继续深造,培育神职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