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牺牲,成为人类得救的血孔,成为恩宠的泉源。十字架上的宽恕,是天主慈悲的极致。(二)教会要传递天主的慈悲 教会是基督的仆人(罗1:1),是基督寄予期望的管家(铎1:7),是人类得救的守望者。
在信仰生活中,我们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勇敢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让自己的灵魂得救,也帮助他人得救。一位大叔动情地说。
教宗本笃在他的第二篇通谕《在希望中得救》上签署。资料图片来源:《罗马观察报》。 教宗本笃十六世将于二月底离任的历史性决定,在许多方面都使全世界感到震惊和困惑,特别是有一篇通谕的踪影成谜。
你们不可成为犹太人,或希腊人,或天主教会跌倒的原因,但要如我一样,在一切事上使众人喜欢,不求我自己的利益,只求大众的利益,为使他们得救。
但人的得救需要人的自由意志结合天主的光照。圣奥斯定说得好:“兄弟们,收敛你们的心神,问问你们的良心,不论做什么事,要抬头看看天主的脸色和眼光。”
藉着耶稣这些不可救药的缺点,我们才能够充满得救的希望,而且必然得救。
耶稣开始说一些到某种程度时会令人失望的话,当祂谈到吃祂的血肉乃得救之道时,某些跟随祂的门徒就认为这话太生硬了。
在履行这仪式时,主教和司铎被邀请密切地仿效基督;他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玛20:28),且为爱他们到底(若13:1),及为整个人类的得救而交出自己的生命。
圣玛利亚在此救恩计划中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担任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因着她的是(fiat,路1:38),天主圣子,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
现在,获得救恩的时机来了,他必须要牢牢抓住,要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冲破一切人的阻拦!他根本顾不得拍一拍身上的尘土,理一理蓬乱的头发,就那样跌跌撞撞来到了耶稣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