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中秋节的前两天,我丈夫下班回家,心情很不好,因为现在工作业务很少,挣不了几个钱。
当我向医院大夫提出回家的请求后,他们一口拒绝了。但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爱人还是叫了一辆车把我送回了家。
春节在即,焦灼而急迫的人潮从城市流出,一波波地漫向乡村……回家!回家!
2000年堂里垒院墙,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做最苦最脏的重活,由于连续几天的疲劳战,不小心腰部扭伤了,大家劝他回家休养,他吃上止痛药马上返回工地。就连外村的教堂有工程,他都要组织教友开车去做义务工。
从内蒙古那座小城到武汉要花上两三天哪,如果不是她的孩子,她不仅空跑一趟,恐怕还赶不及回家过年了,但电话那头焦虑的口气已变得斩钉截铁。“你不要来了,我不是你儿子!”
我们俩忙完堂里的事项,已近午夜时分了,在回家的途中,我们遇上一个还在大街上游荡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拿着一些塑料袋子和烂布条样的东西,或许他是在找寻取暖的物件吧!
据他们的记录显示,已有564人康复回家,120人转介到医院,242人找到工作后独立生活,98人逝世。 若瑟14岁的大女儿桑德拉说,很钦佩父母的奉献精神。“我不介意,我有很多阿姨和叔叔,他们都疼我。”
在候车室里,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着:“我从邯郸来北京找孙子,孙子没找到,钱包被人偷了,我想买张车票回家,还差9块钱,要是有邯郸的老乡,请帮帮我吧!”
1965年四清运动时,神父们不能随便回家,奶奶对他十分挂念。在一个主日天的下午,叔父被准许回家探望,当时我和奶奶住在一起,年老体弱的奶奶看到好久未见的叔父,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从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流下来。
而且你会发现,中午去吃饭的时候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晚上再去时就基本上一个人都没有了,大家都回家吃饭了。确实如此。我刚到美国时,约人采访时经常沿用在国内的习惯:约在晚饭时,却屡遭对方婉言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