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实行众议精神并非容易!不过,我看到在我们的会议中正在尝试,正在设法活出这‘共融’的一面。
‘礼遇’的迫害,就是一个人遭受迫害并非因他宣认基督之名,而是因他愿意秉持并显示天主圣子的价值观。这是一种对抗造物主天主,在祂子女身上实施的迫害!
然而,希望与中国建立新的良好关系本身并非最终目的,或者是某种渴望获得的‘世俗’成功。
和平并非大型国际会议能开出来的。和平是天主恩典;它在小地方诞生,小到一颗心、一场梦,就像圣若瑟的梦。
因此,我们要帮助青年体验到慈悲大爱是怎样的:即天主爱我,拣选了我这个人,呼唤我的名字;这并非因为我有功劳,而是天主这麽爱我。蒙受天主父的爱这一经验能让一个青年向圣召,向天主的召叫敞开心门。
到国外深造并非一种新现象,不过,由於全球化击倒了空间和时间的疆界,增加不同文化的相遇和交流,因此到国外留学的现象也就倍增。教宗也提到伴随这种现象的负面问题,例如:封闭、防卫机制,以及内心障碍。
教宗在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出的和平讯息,着重强调积极的非暴力,也就是把非暴力当作政治策略,经过50届的世界和平日文告,收获一丝和平之道结出的果实,使人类大家庭意识到能够解决问题的并非武力,而是对话;在於创造友爱的相遇
这喜讯就是耶稣自己;喜讯并非因为没有痛苦,而是因为痛苦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事实上,藉着基督天主与人类的各种状况联系在一起。教宗引述依撒意亚先知说: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依四三5)。
当父母给我们找寻另一半时,并非没有合适自己的,只是还在犹豫。这时候,那召叫我的声音却极为强烈。跟随耶稣还是顺从父母之命?
《罗马弥撒经书》追思亡者颂谢词中写道:主,为信仰祢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