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圣经离我们普通教友的信仰生活很远,中文圣书也少之又少,再加之弥撒用拉丁文举行,教友所能得到的信仰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薄薄的《要理问答》,以及神父弥撒中有限的讲道,似乎只剩下老辈儿口传的一些正确不正确的内容了
孟神父目前在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修读哲学博士课程,研究宗教交谈课题。
他把中文日课经「切开」,每晚独自把经文逐页扫瞄成文字档,校对后上载到网站。站内还有其他教会相关资讯,如圣体圣事和信仰培育等。
,中文是我赖加强我力量的那位,能应付一切。12本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绘本刘大伟开始创作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童书,全部以动物眼光看圣经,他的计划是完成12本绘本并拍成动画电影。
来自石家庄的一批大学青年们的祷词非常具有代表性,这篇祷词圣座国务院已经收到并且看过,在表达感激之情的同时也转寄给我们梵蒂冈电台中文节目部,请本节目部登载。
梵蒂冈电台节目部主任科普洛夫斯基神父参与共祭,本梵蒂冈电台亚洲地区包括中文节目部和中、东欧地区语言节目部职员以及梵蒂冈城国政府朝圣与旅游办公室的职员参加了弥撒。
弥撒结束时在场参礼人士用中文唱了一首圣母经。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向天主祈求两个恩宠:耐心承受和以爱制胜。他说耐心承受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旦遇到外来的困难或内心出现问题,就更不容易做到了。
神父虽有口才且略懂一些中文,还有一个非常默契的伙伴,一个中国小伙子为他布道,但遇到这种较真的人,也还是没有办法。为此神父与他商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反驳他的话。”
他常去拜访已留居北京的利玛窦神父,中国第一部天主教中文教科书就是由利玛窦著、徐光启翻译的《天主实义》。徐光启和利玛窦二人经常讨论天主教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徐利论道”。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四月廿七日在中大校园举办讲座,讲者透过本地教会百年发展脉络,以及不同人物的口述历史,指出天主教会在香港发展的过程中,致力推动本地化并贡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