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为了爱世人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德肋撒嬷嬷为了爱穷人无私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愿基督仁爱的光辉能辉映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爱德,使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仁爱之心,用基督之爱这盏明灯,为生活在疾病痛苦中的孩子送去一份温暖
要是说司铎是把人类同天主联系起来的“桥梁”的话,他的心灵就该得到每日持续不断的祈祷和圣体圣事的滋养。只有天主能够吸引我,能够授予我权力,能够引领我参与基督的奥秘,只有天主能进入我的生命,牵起我的手。
总主教解释说,现代人远离天主,却没有找到所寻找的,因此形成了心灵的空虚。总主教说:人需要天主,教宗再一次将这个层面放在最重要位置。
我们要收敛心神在那里逗留一些时刻,让我们以心灵的目光注视耶稣的面容,让祂的光充满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照耀。教宗也指出,圣史路加强调,耶稣是在祈祷时改变面容。祂沉浸在与天父的亲密交谈中。
教宗由此谈起「教育的三种语言」:第一、头脑的语言,即为知识和思想的语言;第二、心灵的语言,培养感受力;第三、双手的语言,实践和劳作。当一个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和谐一致时,他就会成长。
教宗阐明,恐惧有时合情合理,但是恐惧会阻碍和「限制我们的思言行为,导致我们毫不宽容、心灵封闭,甚至会不知不觉成了种族主义者」。恐惧使我们无法在他人身上遇见上主。
这需要我们打开双眼和双耳,尤其要打开心灵,用心去倾听。如果这样,我们就真正地开始行走,就会在内心感受到圣神的火焰,祂驱使我们向这个城市的人们呼喊说,基督是引领我们走向天国之城的道路。”
利己主义在基督徒的心灵中没有地位: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个世俗的人,只寻求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益处。
教宗阐明,在贪得无厌的今日世界里,「拥有使人心变得沉重而庸俗,给予则使心灵变得轻快」。给予意味著离开舒适的环境,踏上旅途,带给世界一些美善。教宗对童军青年说:「你们要相信耶稣。
枢机续指,福音邀请我们淨化我们的思想以接纳基督的思想,一个被福音所浸润的心灵需要一个自由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