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洗者若翰是位“憎恶伪善的人”。当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因好奇或机会主义接近洗者若翰时,他“注意到他们的虚伪”,这位穿着骆驼毛做的衣服的人对他们有“强烈的反感”。
“天主就是这样:天主是爱,凡爱的人不会保持僵化。是的,始终坚持,但不僵化。爱的人不固守于自己的地位,而是让自己改变;爱的人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计划。
教宗解释道,宽恕是基督徒的特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宽恕的人”。天主的慈悲是无限和无与伦比的,但我们彼此宽恕时,我们能为祂的爱做见证,并将祂带给我们周围的人”。
每年追思已亡瞻礼,各地公教的墓地最忙了:既有集体纪念亡者的礼仪,也有更多个人及举家前来扫墓祈福,几乎全天造访墓地的人络绎不绝。
教宗敦促基督徒“持开放态度、向外拓展,做个外向的人”。再者,耶稣在尘世旅途中不断接近所有的人,福音记载的几次相遇事迹也展现出这点。正是为了抵达所有的人,天主拣选了我们当中的一些人。
生活之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自我满足的不多,感叹自己时运不济,甚至认为自己不幸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个世界看起来像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有的人生于富贵之家、占得优势先机?
如果身为基督门徒的人知道坚决的唾弃错误的行径,他肯定能够获得天主的仁慈,进而享受内心的喜乐。这天上午第二篇默想道理的主题是死亡。
连那些意志坚强的人也不例外。在这样可怕的情况下,坚强的人也会变弱。留下来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却苦于无法可使。问:留在伊拉克的基督信徒处于怎样的状况?答:我们尽力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和我们一同祈祷。
若三16-17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借着祂而获救。常有朋友和我讨论有关「恩宠」的问题。
如果良心判断的错误出于不可克服的无知,那么做出判断的人,自然不负其责任,虽然如此,这究竟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缺失,一种混乱,应该趁早补救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