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通过自己的死亡传福音;事实上,他是第一位在蒙古去世的传教士,人们看到他的播种得到收成。」在阿尔拜赫雷的圣母神慰传教会马兰格神父(GiorgioMarengo)说。
事实上,耶稣首先是一个祈祷的人,正如我们在不同的福音事件中所看到的:从显圣容到约旦河受洗,直到死亡。
使耶稣的死亡具有牺牲价值的,并不是刽子手的凶残,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杀害一位无辜者并不能悦乐天主。耶稣通过死亡所作的牺牲,在于他情愿交付自己,以便完成天主的旨意,即:通传圆满的生命。
他第三天复活,战胜了死亡,与人重开了天堂之门。两相比较,耶稣是多么伟大!而罪人是多么渺小。其实罪人完全可以用正当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幸福,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什么要害人害己?如不悔改,下场是可悲的。
领圣灰不是我们得救的条件,而应从内心深处重新审视圣洗的意义——“弃旧迎新,跨越死亡到达永生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四旬期隐喻着重生、皈依主,重新体验基督的受苦难,被钉在十字架上。
我们的自我有如离开水的鱼,即使还会蹦跳、挣扎片刻,却注定死亡。但这并非真正的死亡,而是新生;正如耶稣说的: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
(参阅路十四26)问:萨亚斯年幼时就经历了两个幼小的妹妹和母亲的过世,她的一个兄弟也在17岁时去世,因而很小就明白死亡的意义。
耶稣言下之意是:「我将会死亡。」人人终将一死,这是真理。耶稣简单地讲述这点,并且温和地说,不伤害人。耶稣安慰人的第三个特色是希望。祂说:「没错,这是个困境。
痛苦和死亡使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人性的脆弱。但同时,我们都承认所有人都强烈渴望生命、渴望摆脱邪恶。在此背景下,传教的召叫,为了爱天主、爱近人而让我们走出自我的邀请,代表了分享、服务、转祷的契机。
这本新书旨在支持圣墓骑士团约3万名成员在基督生活、死亡和复活的光照下每天增益灵修。在这本书中,斐洛尼枢机省思了圣墓骑士团成员该有的生活规划、信念、价值观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