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将世界的苦难视为我们使徒工作的缘由,而不是障碍。”最后,教宗说:“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向新的领域敞开大门,发现新的福传形式。”
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讲述梅瑟举起手的时候,以色列就战胜了阿玛肋克人,“这是为在作战中遭受苦难的以色列代祷的举动”。枢机解释道,《天主教教理》将梅瑟所做的定义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代祷的预象”。
我们想一想:正是他给耶稣说“祢是默西亚”后不久,师傅不得不谴责他,因为他拒绝接受祂的苦难和十字架上死亡的预言(参阅玛16:21-23)。
在福音中,我们多次看到他对待遭受苦难的人,如聋哑人(参阅谷7:31-37)、瘫痪的人(参阅谷2:1-12)和那么多其他有需要的人(参阅谷5)的举止是这样的:他经常是少讲话,说完就准备好行动,他俯身、握手
在随后的400余年间,虽然时有漫溢的苦难、忧惧暗涌的波澜,但福音广传,罗马大公圣教会在神州大地深深扎下根来,枝叶繁茂,硕果累累于枝。
然而,耶稣不是来消除苦难的,而是来将其转化的:“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若十一25)。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会死,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活著,信靠基督和祂的话语。
27日上午,全体司铎还进行了庄重的登山拜苦路仪式,沿着崎岖的山路追念耶稣基督所承受的苦难,以此加深对救主牺牲精神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4月18日圣周五,本堂柳神父带领教友们大拜苦路、朝拜十字架,亲五伤,以十四处苦路重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感受耶稣被辱,被鞭打,被分衣,被讥笑被钉死的情景,想耶稣的苦难,反思自己。
教宗特别指出“原住居民团体的苦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耶稣基督是天主子降生成人、代人赎罪的救主,他从圣母玛利亚取了人性,圣母玛利亚养育了他,又在精神上分担了他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