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邀请天主教徒“愈加忠实于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愈能表明“教会的公教性,她的普世性是一个要求在每个时代得到接纳和生活出来的现实,这是依照上主的意愿和恩宠,祂许下永远同我们在一起,直到末日。
我们必须认真反省自己思言行为,是否合乎基督徒的身份?是否会让别人能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
圣母第9次显现(圣庇护十世地下大殿玻璃壁画)伯尔纳德挖出的泥污水,竟成了露德泉水的源头因着圣母亲自宣告了她尊贵神圣的身份,加上她于2月25日指示伯尔纳德挖泥喝水的地方竟真涌出泉水,并有人藉此治愈,伯尔纳德与圣母的相遇
我们本着普世教会成员的身份,活出同道偕行的精神。我们怀着极大的热忱,在聆听的阶段中陪伴各个堂区的生活。我们的目标是:激发“与人们相遇”的意愿。
教宗阐明:“基督徒不能不诚实,否则他就违背了自己的身份。”与诚实相反的是腐败的毒瘤。教宗以圣保禄宗徒的话,勉励说:“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
那时,梅瑟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并被人民的苦难所震撼,决意“独自伸张正义”,杀死一个埃及人。但随后他经历了失败和“一种内心的荒漠”。他仅凭自己的力量,并以暴制暴。
天主邀请我们与教会众人,特别是教会首要的执行者,同样以天主子民的身份,一起推展基督徒的使命。整个教会就是一个福传的团体。透过“分辨”,我们受召去回应天主注视我们众人的目光。
透过天主救赎的事迹,包括《圣经》中戏剧性的记载,以及在我们各自生活中的经历,藉着天主子女的身份、作为耶稣的追随者,我们能加深与天主的关系,并对圣神行动敞开心扉,使我们在教会的共融及世界的服务中团结在一起
任何把自己视为礼仪中的主角的司铎都与他的司铎身份相抵触。
(路七:36-48)我们可由四部福音相互印证这则故事,也许是圣史们不愿清楚地暴露其身份,而许多圣经学家相信,这位「悔改的罪妇」就是后来与圣母玛利亚及圣若望,一同陪伴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下,渡过祂痛苦的最后一刻的圣妇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