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以爱还爱,与主一起战胜死亡,战胜罪恶,一起进入复活。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不认识主耶稣,让我们为他们祈祷,用我们的言行感化他们。
不是的,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死亡’”(路13,1-5)。教宗说:“耶稣向人们讲这些话的目的在于指出悔改的必要。
仅在刚果人民共和国的内战中就造成了5百万人死亡,1千3百万人失散,3百50万难民。
唯一万古常新的是基督…他是从死者中复活的上主,天主把一切敌人,包括死亡在内,都屈服在基督权下”。将临期乃是基督信徒警醒的时期,因为他内心醒悟期望上主的来到,准备与上主相会。
帕拉说:“它听上去像一支表现耶稣受难和死亡的安灵曲。”他认为,达·芬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画中人物的心理而特意将乐曲隐藏在画中。此外,他表示,这表明达·芬奇“并不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是一个异教徒”。
而死亡文化却摧毁生命;播种仇恨、混乱和不幸……。我们要作出选择”。为了抵制在印度泛滥成灾的堕胎现象,仁爱会修女们坚持开办专门接待和照顾单身母亲的收容所;并在国际范围内寻找愿意收养弃儿的善心人。
我们想一想:正是他给耶稣说“祢是默西亚”后不久,师傅不得不谴责他,因为他拒绝接受祂的苦难和十字架上死亡的预言(参阅玛16:21-23)。
尽管恐惧蚕食人心,使人在罪恶面前变得无比软弱,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向天主敞开心扉,因为天主必战胜一切恐惧和罪恶;也不要害怕死亡,因为耶稣基督早已通过祂的圣死与复活,将我们从罪恶的恐惧中解救。
那时候,子民害怕死亡,但他们将目光转向天主所赐的记号,便找到了救恩。今天,救恩的记号是在十字苦架上的基督。洗礼是这新生命的象征:它不是立竿见影的改变,却是一段转变进程的开端。
(梵蒂冈新闻网)在我们的信仰旅程中,真正的挑战不仅是跨越死亡,更在于意识到永生早已开始。我们常陷入一种错觉,认为世上只有两类人:生者与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