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基础就是天主的慈悲,宣认、宣讲,并把他人领到慈悲之源,才是真真正正的我们教友的生活,才是教友最核心的生活见证。 弥撒后,举行了开启圣门礼。
因为慈悲善工正是我们宣认天主子成为血肉的具体行动:探访病人,给饥饿者食物,照顾被丢弃的人。为什麽要行慈悲善工呢?因为每个我们必须爱的弟兄都是基督的骨肉。天主成为血肉,为了与我们成为一体。
上主无法容忍那些控告和判断他人的人。」然而,基督信仰的特性却是天主与人的拥抱。「物质与精神不再相互对立,而是彼此拥抱」。
因此,任何人都不可指责他人。相反地,我们人人都应以分享和尊重的态度做慈悲的工具。若一个人坐监,那是因为他有过犯而正在服刑,但他仍旧蒙受天主的爱。谁能进入他的良心深处去明白他有什麽感受呢?
洗者若翰是当天教宗弥撒讲道中的核心人物。这几天的礼仪读经都在谈论若翰的使命,他生活在旷野中,劝人悔改,给人施洗。
教宗指出,接纳天主之母能让我们免於精神上的孤儿状态;而失却这种关系,人就会贬低他人,辱没天主和他自己;教宗特别赞许母亲们即使在最恶劣的时刻也见证希望的力量。
即使在这些意气、情感之话,加特百利神父也觉得有更深的含义:「为任何看着神父或修道者的人来说,都会吸引着他们接着发问:『何谓宗教?何谓信仰?』当他们看到我作一些属灵的举动,就会给予一些属灵的响应。」
因此,在与天主对话中没有个人主义,也不会只呈现自己的问题,好像世界上我们是唯一的受苦者。
泰戈尔说:“采摘花瓣的人得不到花的美丽”,花不是不美丽,而是摘花者不懂爱的真谛。比花儿美丽的是爱,花儿的美丽是大自然天然的给予,爱的花朵需要心灵的滋润!
教宗方济各在当天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告诫基督徒当心“嫉妒的苦恼”,因为嫉妒致使我们对他人有不好的评断,并以我们的“自言自语”杀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