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缺少使命精神,缺乏走出自我、把好东西带给他人的作为。教宗说:耶稣门徒的道路就是走出去,将好消息带给他人。可是耶稣的门徒还有另一条道路,即内在的行程,每日通过祈祷和默想寻求上主的门徒之路。
人不一定能改变客观环境,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心灵,可以提升自我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倘若一个人能意识到,活着是为达至与天主同在的神妙境界,则自然会超脱一切环境束缚。
时时事事先人后己,使人自我获得真安慰和真益处。32.大真无伪的神贫,真实无上的爱德,表之以苦干的勇敢。33.我不要做一个半吊子圣人。34.全牺牲就是:天主之外,一无所图、一无所企、一无所愿、一无所求。
最后,教宗指出另一种暗礁,是由部族主义的余烬塑造而成,让一个团体走向自我封闭,拒绝接受来自国家其他地区的人。在教会内,是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共同组成的新家庭,没有任何分裂形式存在的空间。
教宗说:心地纯洁能使人在耶稣基督身上认出天主的面容;换句话说,要有小孩子那般淳朴的心,不自负,不自我关闭,不以为不需要任何人,也不需要天主。祈祷还需要再走出一步。
它企图测透事物并控制其进程,宗教则是谦卑的,它旨在接受世界并敬畏其根基;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力服务于人的利益,使圣洁者世俗化,宗教则是道义的,它要人的利益符合于神意,使世俗者圣洁化;迷信关切的是世间的事物和自我的安乐
相反,真正合一运动的核心是信德,人在信德中遇到在天主圣言中自我启示的真理。教宗说,没有信德,一切大公运动就会沦为出于公益而达成的一项社会合同,而梵二大公会议的逻辑却截然不同。
耶稣爱我们每个人,祂‘爱到底’,就是说祂爱到在十字架上自我奉献的地步,大叫一声:‘完成了!’让我们接受这个爱,让我们被转化,使复活在我们身上真正实现。
后来慢慢认识到,正如在爱的名誉下会做出许多伤害的事一样,无端放大网络作用,自我膨胀网上的作为,沉溺其中,自以为是也是网瘾症状的另一深层反应。
正如亚巴郎所经历的,脱离自我、脱离我们安逸的环境,走向他人、其它地点和不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