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向在场的120位肿瘤外科专家明确表示:按照信仰的眼光,在谈论完全的健康之前,一定要知道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受造的,是身体与精神的结合体。这两个要素可以区分,但不可分离,因为人只是一个。
若以信德的眼光来看这一事件,其实是圣神在指挥着这一事件,而非人的谋划。
暨国际明爱会主席马拉迪亚戈枢机主教接受本梵蒂冈电台访问时回应说:答:我能够了解马丁总主教祝愿这个周年纪念不是单纯的回顾历史,尤其是在这五十年的变化下,削弱梵二在爱尔兰文化中的影响力,但是他并不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逝去的事物
不该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待宗教,把宗教视为分裂或外来干涉的因素,而该视宗教为促进公益的积极和可取的精神力量。罗马一向本着这种精神看待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团体,在历届教宗的有关讯息中也常是这么明确强调的。
宰相忽然明白了,他显然无法逃脱死亡,他就向死亡投降说:“死亡先生,我明白,我没有方法反抗你,但在你夺去我生命以前,请你告诉我,你早晨在国王面前为什么用那样奇怪的眼光看我呢?”
我们要承受生活中风霜雪雨;面对教友夜半要求临终傅油的电话,我们要承受那一次次荣主救灵的呼唤;面对教友们倾诉中的工作得失、事业发展、家庭纠纷、情感历程……我们要有承受聆听的耐心;面对教区的分歧,兄弟的不睦,教友的误解,世俗的眼光
若想用天主的眼光看待和评估事物,就必须常常回到我们蒙召的起点;毫无疑问,这需要我们怀有极大的谦卑。耶稣的十字架为我们展示了衡量成功的不同标准。
教宗还说,耶稣常常注意到病人;祂以母亲注视生病的儿子的眼光,注视他们,心中充满怜爱。身为基督徒,我多麽希望我们能像耶稣那样,以静默、爱抚和祈祷靠近病患。
大会第三项堂区本堂神父李圣群神父讲话,李神父再一次强调福传员和堂口会长的责任与使命,在打造福传型堂区口号的带领下,不畏艰难险阻,不惧世俗的眼光,继续稳步前行。
所以如果用信德的眼光来看,成为司铎并非舍弃任何事物;成为司铎也没有在主业社团圣召上加冕。成圣并非因生活状况(已婚或单身,鳏寡或神职)有所差异,而在于个人回应圣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