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一个因素可以区分这两个场景:在大博尔山有天父的声音安慰圣子;在革责玛尼除了《路加福音》提到耶稣得到一位天使的激励之外,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教宗表示,诵念《天主经》使我们敞开心灵,与天主和与弟兄姐妹共融,同时向天父祈求日用的食粮、平安、宽恕及懂得宽恕别人的恩宠。当耶稣与他们坐下吃饭的时候,就拿起饼来,祝福了,掰开,递给他们。
(谷一37)教宗提到,在《福音》的一些章节中似乎正是耶稣的祈祷、祂与天父密切的关系在主导一切。革责玛尼山园的夜晚就是一例,在耶稣最后、最艰难的那段行程中,似乎找到了祂不断聆听天父的意义。
教宗说:「耶稣是我们与天父之间的桥梁。耶稣为我们代祷时,献给天父看祂的伤痕,那是我们救恩的代价。梅瑟则是耶稣今天为我们祈祷、为我们代祷的预像。」
(参路2:11)因着祂,人类历史进入全新的纪元;因着祂,普世大地洋溢着福音的喜乐;因着祂,全球看见了我们天主的救恩——重见天父的慈颜、重获新生的希望、重享天主儿女的身份与自由。
而我们蒙召与祂合作,首先便是要以感恩祭为我们生命的中心”;其次是要勤领圣事,特别是忏悔圣事;再者是要祈祷、默想天主圣言、行爱德、使我们能愈加相似于“慈悲天父”的那颗心(参阅:梵二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耶稣是天父慈悲的面容,在祂内有桑托罗(AndreaSantoro)神父、罗梅洛主教,以及多尔迪(SandroDordi)神父等许多人的面容;这些面容有如镶嵌画的色块,组成并向我们显示天父富於慈悲的圣像。
感恩天主,我们有这个福份去传扬天父的爱,去陪伴主旷野中祈祷。每当我看到教友的家人热情地迎接我们进家门的时候,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感,心中的感恩之情由然而生,深深地感受到天父的临在和那满满的爱。
祂是天父」。教宗方济各在以西班牙文写给耶稣会士马丁(JamesMartin)神父的信函中如此表示。马丁神父在性少数群体(LGBTQ)之间推动使徒工作。
教宗说:耶稣在天父前,从不指责人!反之,祂为人辩护!他是最大的辩护者。之后祂给我们派遣了第二位,即圣神。祂是人的辩护者:在天父前为我们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