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堂的池堂长介绍,凤池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教,当时一直在教友家里聚会,没有教堂,直至1985年在垟岙山脚下建了一座占地200平米的小教堂,当时只有几十户教友,后来,教友人数不断增加,现在达到了一百多户,
弥撒后,一位姐妹在谈到自己回应慈悲年慈悲行动时说:今年跟随教会内各个团体去贫困地区访贫探苦,医院探访病人的次数要比往年多,虽然自己没有多少能力帮助他人,只能尽自己绵薄之力,但相信众人拾材火焰高,一点点的付出也是一份慈悲
当天使把神圣的使命告诉玛利亚时,圣母回应说:我是上主的婢女,就照你的话成就于我。
为此我伤感,我灰心,但我却没有绝望,我选择与神长交流,一切交于上主,他帮我点燃新的希望,我找到了方向,不再迷茫。我的同胞们,你呢?是否还在孤独?是否还在犹豫?
虽然脚上长著水泡,洪修士说信仰和家乡遇难家庭的故事依然推动着他前行。他说:「酷热太阳照射下的广阔平原似乎是意志和忍耐力的测试。」当感到筋疲力尽时,他指出「云朵会庇荫我们,我们会找到坚持下去的力量」。
大多为砖木结构,罗马建筑风格为主的中西合璧建筑,主建筑圣类斯堂(经堂)长24米,宽13米,高12米,红石石柱,哥特式建筑。
当教宗向信友们讲话,说“圣母是真正的传教士、众人的婢女、福音的传播者”时,暮色已经低沉,信友们手中的烛光在昏暗中闪闪发亮。
最主要的是:人家全民都动起来,所有的神长,教友都加入福传行列,老教友传新教友,新教友加入福传队伍,成了福传的主力军。实行了全体行动,实行了主的训示,“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鉴于小店特殊的地理位置,本堂神父提前安排有关教友通知在小店区一中(高中)和三中(初中)就读的外堂区(口)的教友学生来小店参与弥撒,当日中午12:00,负责接送学生的教友车辆准时停在校门口,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里
教宗方济各和圣座神长在场聆听。神父解释说,朝拜一词最初指拜倒在某人面前的举动,表示崇敬和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