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宗经常勉励信友不断发觉基督信仰的美妙,这次他介绍的十二位宗徒中并不是很出名的两位,为的是要指出耶稣拣选的门徒来自不同的社会和信仰层面,没有事先设限,排除属于某方面的人。
教宗从当天取自《约纳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谈起,指出尼尼微大城的悔改正是得益於约纳的宣讲。约纳先知起初抗拒天主的意愿,但他最後学会了服从上主。
隆巴尔迪神父指出,共有75位神长在这两次大会上发言。他们表示家庭是教会在历史中临在的具体途径,是教会的途径;家庭是人性、社会性及福传的学校。
教宗指出,殉道者,无论是天主教的还是圣公会的,都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因为他们以殉道的方式提醒我们一个重要事实:信仰、品行正直和为公益效劳曾经且仍然反映乌干达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
教宗聆听了两位乌干达青年的感人见证後,选择放下讲稿,改为即席讲话,亲切地与青年谈论苦难的主题,指出对耶稣的信仰能化苦难为希望。少女温妮一出生就感染艾滋病,少年埃马努埃尔曾被解放部队的民兵拐骗当儿童兵。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因着童贞玛利亚的应允,耶稣慈悲的海洋便涌入世界。为接纳这慈悲,我们必须走出虚伪的与世无争,诚心迎接和平与正义。
教宗谈到米兰主教圣嘉禄‧鲍荣茂(CarloBorromeo)的榜样,指出耶稣会士德塞尔托(MicheldeCerteau)把圣人的生命视为一场不断省思耶稣善牧形象的皈依运动。
教宗指出这一现象说:我想到一些带着献仪来到教会的捐助者,他们说:‘请收下这份捐给教会的献仪。’其实,这是许多人的血汗钱,他们遭到剥削、虐待,为了微薄的收入而沦为工作的奴隶!
龙基神父的默想以《福音》叙述的天使报喜为核心,指出这事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证人,远离殿宇的光芒和兴奋。福音的恩宠在一个平常的家庭中宣报,在每个人所在的地方宣报。天主就在那里触动你的心。
龙基神父谈到耶稣的种种事迹,指出祂是爱的乞丐,朴实无华的乞丐,深知每个人的贫乏,希望与我们建立真诚的友谊。龙基神父然後指明信仰的三个步骤:我需要、我相信、我仰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