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 宗教团体应当加强宗教文化、宗教典籍研究,开展宗教思想建设和教风建设,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及能源浪费,造福子孙后代,地球村民应注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和水的重复使用,鼓励和倡导各种节约用水的发明和措施的推广应用,尤其在用水大户的企事业单位推广水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链的建设
李向平进而指出:如果企业家把自己的信仰——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与自己的企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个企业具有了灵魂与理想,产品具有了文化特质。
因此,一方面是教会在举行圣事,另一方面是圣事在支撑教会,建设教会,养育新的子女,聚集天主的圣洁子民,加强他们的归属感。
孙中山重视宗教在道德建设方面的贡献,认为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并引进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宗教伦理价值观。他最早在中国主张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
对于地方教会(教区),我们祈祷大家放下成见,抛却私利,增进互信,致力福传工作的开展;并祝福正在积极筹中的教区主教府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玉成大家的愿望,努力使教会成为天主临在与祝福的标记和礼物。
改革开放以后,当时上海教区主教、张家树主教意识到,要推动教会建设,光靠修建圣堂、恢复礼仪等方法还远远不够,必须使人才的培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进行。
因此,教区希望你们深刻认识婚姻圣召为“教会母圣召”的神圣含义,肩负起在家庭中建设教会的职责,让自己成为向子女传播福音、传递信仰的“首要牧者”,使您的家庭成为“牧灵和福传的核心场所。”
退一步说,即便不建交,若天主教会的特性能被承认和接纳,同样有助于教会内部关系的理顺,推进教会为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道德建设做贡献,进而有可能促进中梵邦交。
李主教在讲道中说:教堂就是教友的家,需要每一个基督徒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更好地去建设这个家。那么教堂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