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能够与他人分享喜悦、困难、梦想和挫折的弟兄的目光。一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格前九22)。当羊群沉浸在喜悦中时,牧人若具有同理心、具有喜乐的同感,就懂得如何与羊群一同欢乐。
在餐桌上,耶稣倾听他人的经验,欣赏他们的期盼与渴望,向他们讲述天父的爱。
这与天主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天主对我们的慈悲与我们对他人的慈悲之间存在一种连系。当我们缺乏对他人的慈悲时,天主的慈悲将无法在我们封闭的心中找到空间,根本进不去。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表明了他对人类现实的深刻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自己或他人生病的时候,生病是人的苦难经历。
教宗说:我们中的某些人常怀嫉妒之心,羡慕他人的财富、成就或残暴。让我们回顾一下残暴和权势之人的历史。其实很简单,那些日後啃食我们的蛆虫也在啃食他们!到最後,我们都一样!
牧人的注视应能激发别人对《福音》的兴趣;牧人应以分辨的目光陪伴他人,既不占据他们的良知,也不强行控制天主的恩宠,他们的分辨应是没有轻率或浅薄的行为。我要特别向主教弟兄们说:你们应细心看护并严加谨慎!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以慈悲善工为主题,邀请信友们耐心容忍那些令我们厌烦的人,时常反省自己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迫在眉睫的死亡促使人们祈祷,也激励先知活出自己的圣召,为他人服务,接受自我牺牲,好能拯救他人,让幸存者承认并赞美真天主。
敌意就是这样毁灭他人,毁灭家庭、民族和全世界的!不,没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兄弟情谊,只有我。这是刚开始的心理活动,我们每个人都会这麽想,但我们应该立即扼制它的发展,把它消灭於萌芽状态,第一次苦恼。
这是「世界许多地方正在发生的社会进程,蕴藏着一个严重的人类危机」,总是把他人分类为「近人」和「非近人」,区分哪些人可以做我的邻居,哪些人不行。相反地,耶稣教导我们另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