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耶稣的信徒,虽然不能像耶稣那样克苦的情形,最少应当守圣教所定的斋期,多祈祷,多克己,多到圣堂中去拜苦路,想想耶稣为我们受难而死的情景。
我们是耶稣的信徒,虽然不能像耶稣那样克苦的情形,最少应当守圣教所定的斋期,多祈祷,多克己,多到圣堂中去拜苦路,想想耶稣为我们受难而死的情景。
教宗方济各阐释说,随着受难之日的临近,耶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坚定地做出了上路的决定,因此接受天父的意志前行,第二是向门徒宣示了这件事。
在援助受难教会组织以及马耳他骑士团的一些成员陪同下,马拉维主教前往了这个曾经是政府军和恐怖分子决战中心的地方。突然间,主教请代表团在圣坛周围围成一圈,手牵着手,在他的带领下默思和祈祷。
我的眼前呈现出主戴刺冠受难时的画面。我仔细一想,也是。我主耶酥为救世人于罪恶,屈尊就卑,降生马槽,取了人性,而被世人钉在十字架上,他才是最冤的。
(三16)后来,尼苛德摩在司祭长和法利塞人面前替耶稣作辩护(参阅:七50-51),并在耶稣受难埋葬后前去祂的墓穴(参阅:十九39)。
“祂受难以后,用了许多凭据,向他们显明自己还活著,四十天之久发显给他们,讲论天主国的事。
枢机说:「活出这一切,并且属于受难后、死而复活的上主,属于这个蒙召得救的团体,便意味著领受欢庆的恩典。」朝圣是个教会信仰的记号,引领人们前往露德,并在那里寻获意义。
耶稣归来在新闻发布会的最后,圣座传播部编辑主任托尔涅利(AndreaTornielli)通过视频讯息表示,带有耶稣苦难印迹的敛布“仍有许多关于耶稣受难的内容要告诉我们,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今人类许多苦难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谈第一个层面:在基督内的死亡。 我们常常以错误的方式看待死亡。死亡涉及每个人,它会深深触动我们,尤其当它近距离接触我们,或者它以一种令我们愤慨的方式,降临于那些弱小者和无自卫能力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