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讲道中首先省思当天弥撒读经一《撒慕尔纪上》(参阅十五16-23)的内容,教宗详细讲述了上主委托撒慕尔向撒乌耳讲话,告知他上主拒绝他为王之事。
他在弥撒中,以当天第一篇读经的内容著重省思了基督徒的喜悦之情。这篇经文记述达味与以色列全家兴高采烈地将上主的约柜带回耶路撒冷(撒下六12-15,17-19)。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雅四1-10)也提到这一点,雅各伯宗徒说,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对世俗的挂念、这种比他人更重要的切望是世俗的精神,谁若呼吸这种精神,他就是吸入“天主的仇敌”。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从当天的第一篇读经讲起(参阅:耶十八18-20)。教宗指出,「耶肋米亚先知这段章节的确预示了主耶稣的受难。敌人说的不是『让我们战胜祂,赶祂出去』,而是『让我们令祂生活艰苦,折磨祂』。
教宗由此谈起当天的读经:伯多禄宗徒邀请初期基督徒团体「以温和、以敬畏之心和纯洁的良心」来答复有关信仰理由的问题(参阅:伯前三15-18)。换句话说,就是怀著圣神所赐的温良。
我获悉了许多此类见证,人们在家里一起读经、祈祷、诵念玫瑰经、天主慈悲经等”。许多教友每天在家里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望弥撒、通过广播听弥撒实况转播。
晚上7点,开始烛光礼,张神父带领众教友们来到教堂院子里的篝火边,祝圣了复活蜡烛,并点燃,张神父高举着蜡烛,教友们传递着烛火,紧跟着绕着教堂一路游行进入圣堂,在烛光里举行礼仪,读经、咏唱。
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讲述梅瑟举起手的时候,以色列就战胜了阿玛肋克人,“这是为在作战中遭受苦难的以色列代祷的举动”。枢机解释道,《天主教教理》将梅瑟所做的定义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代祷的预象”。
澳门教区副主教锺志坚神父在读经后作信仰分享。他强调,祈祷是基督徒的修养,要学会天天祈祷,而且应懂得用“欣赏”的态度祈祷,包括欣赏不同宗教派别的优点,以求突破误解、成见和隔膜。
我们都认为读日课,不但生字多,而且赞美诗、对经、读经都不在一块儿,常翻过来,翻过去,太麻烦,总说没有空,不想学。就在母亲病重期间,我们终于学会念日课了,我们把这喜讯告诉母亲,她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