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更喜欢一个每日寻求恩爱的受伤家庭,而不是一个封闭和怕失去舒适生活的病态社会。我更喜欢一个一次又一次设法重新起步的家庭,而不是一个自我陶醉、被奢侈及舒适生活纠缠不休的社会。
不是磐石一词取自伯多禄的名字,而是伯多禄得名於磐石;同样地,不是基督之名取自基督徒,而是基督徒得名於基督。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这一信德宣认也引出我们每个人的任务,即相称地回应天主的召叫。
善行不是正确地应用伦理学问,而是为弱小者的真正益处着想。医生和所有医护人员绝不可忽略将科学、科技和人性相连结。」教宗最後期勉「所有致力於扞卫和促进人的生命的人,都能展现出生命之美」。
他强调,在教会内没有不走出去的使命;第一个应当跨越的门不是祭衣室的门,而是自我的门。然而,若没有祈祷,走出去也枉然。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宣讲的福音缺乏热情,我们的话怎能令人信服?
教宗阐明,这一切教导我们,怜悯与爱不是某种模糊的情感,而要求我们呵护他人,甚至不惜代价;要求我们受到牵连,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走近’他人,甚至与他同生死、共患难。
教宗表示,我们应锲而不舍地敲天主的心门,明认我们所求得的善不是因奇迹而来,而是天主的恩典,甚至远超过我们所祈求的意愿。祈祷是慈悲的源泉,信德的力量。藉着向天主的恒心祈祷,我们才能加固信德。
司铎不是一个精神会计师,而是一个良善的撒玛黎雅人,去寻找有需要的人。司铎是羊群的牧人,而非监察员。他履行使命不只是尽50%或60%的气力,却全然奉献自己。他若寻找就会找到,他找到是因为他冒了风险。
教宗说,这个比喻指出一种生活作风,其重心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他人,是我们在生命旅途上遇到向我们求助的落难人。
倘若只为保持家业,则不是一个合乎福音精神的理由。卡尔巴罗总主教也谈到《寻找天主的面容》宗座宪章中的一个新思想:除了圣座认可的特殊情况外,所有隐修院都必须结成联会。
让我们想想:钱花在什么地方不是浪费?做什么事,你认为不是在浪费时间?而事实上,我们的时间和钱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