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路人(包括病患)来到门诊询问,我会从十字架耶稣受难说起,介绍圣教会,说明我们的公教信仰,并赠送学习材料。人死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器官移植给需要的病人,这是当今公认的善事。
从回避信仰到福传,得蒙着主赐予的大恩,“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主的圣言彻底让我得到释放,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
以后,她参与了唱经班的一些活动,渐渐的,与教友们、神父们的关系接近了,灵性生命的接触面广了,信仰的兴趣渐渐浓了,信仰的激情渐渐点燃了。
因为“宗教”是一种信仰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希望自己能够相信“天”、“上帝”、“佛陀”、“道”等,但我们很难去“证明”给别人看。(四)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所谓“人类学”的问题。
于是她带着耶稣爱的使命开始和病人交流,用切身的经历讲有信仰好、天主是苦难人的帮助和力量、苦难有个终向、有个永生的天堂……病友感受到她带来的信心和喜乐,精神受到安慰。
最近,有个朋友发来一封信,他谈到:当公司的同事们问及自己的信仰时,感到不知该如何谈起,解释了半天大家也没听明白,反而有人对他的信仰提出了质疑和非难。
一位老神父向我谈到过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真实事件,也许是口传,也许出于某一本书的记载。一位外籍传教士被派往西边很远的地方,记不清是去巡视教务,抑或是到那里牧灵,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从基督信仰角度,胡友平女士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有价值、意义。
于是人们联想到信仰能否创造价值?
以信仰的立场,福传乃基于一个人的终极信仰或终生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