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感谢天主,我们不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不可能的预测,也不寄托在经济预估,即使这样的预估很重要,我们的希望乃在于天主。但这样的希望不属于一般的宗教热忱,也不属于披着信仰外衣的宿命论。
院舍的生活带来新希望。这些孩子大多是穆斯林,他们说「天主爱我们」。
来自斯里兰卡10个教区共19名青年目前正在前往马德里参加世界青年日途中,他们的神师说:「我希望他们挑战他们身处的世俗化社会,以抗衡当代物质主义文化的影响。」
这个计划真的有希望实现吗?本台记者拉维拉请公博尼传教修会的传教士扎诺泰利神父谈谈这个问题。他说:在这几年中为非洲作的承诺不幸的是从来就没有持守,我们为此都厌倦了。
父亲很爱母亲,希望生前死后都能永不分离,于是父母和当时已经出生的姐姐们同时受洗,成为天主教徒。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距胡神父诞生110年的今天,人们将为他树立一座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伤害而献出生命的英勇荷兰人。这是中荷两国人民关系源远流长的又一动人篇章。
以友善的方式沟通以友善的方式沟通,意思是那些阅读或聆听我们的人会认同我们,因而乐于去分担这时代一众男女的喜乐、恐惧、希望和痛苦。
教宗强调,福音中的妇女立即相信了耶稣的复活,青年人在当下的任务是在因罪恶而衰老的世界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青年人向前进。他说:我对你们说:主基督还活着,祂仍与我们同行。你们要推动这一信念。
教宗方济各以这番话再次展开对基督徒希望的省思,称基督徒的希望是殉道者的力量。殉道不是基督徒生活的至高理想,因为在这理想之上还有爱德,即对天主和近人的爱。
今天,藉着耶稣的这服从,这自谦自卑,那个许诺成了希望。天主子民怀抱坚定的希望行走。圣母,保禄称之为‘新厄娃’也走上圣子的这条道路:学习、受苦和服从。她成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