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品质是我们所认同的品质,因此我们渴望与他会面,在诸多共同的领域共同为人类效力。关於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当局与宗教负责人在今日世界的责任,大伊玛目表明:我们的责任既沉重又艰巨。
祈祷的作用正是:改变我们的意愿,使我们的意愿符合天主的旨意,无论祂的旨意如何,因为祈祷的人首先渴望的是与天主,慈悲的爱共融。
抽象展厅展出有《朝圣》《渴望-爱-贪欲》《神枯》《神慰》《门》等五件抽象作品,给教友以无限的想象与思索。在一楼的楼道与楼梯间也悬挂有多幅书画作品,在楼道的尽头悬挂的是中国大篆名家窦德盛的书法《博爱》。
祂把罗盘针定在那个方向,渴望抵达所有的人,不丢下任何一个人。耶稣圣心不可取代的两件珍宝是天父和我们。司铎的心也必须只朝向这两个方向:上主和人群。
教宗说:人人渴望的幸福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只有在懂得爱时才能得到幸福。这就是幸福之道!始终是爱的问题,别无他路可走。真正的挑战在於如何爱得更多。许多残疾人和受苦者在感到被爱後向生命敞开了门!
试想,当我们因着自身的软弱而跌倒时,我们最渴望的难道不是别人的理解、同情和宽恕吗?这时要是周遭的人都指着我们的鼻子责骂我们,我们该作何感想?宽恕源于爱和怜悯。
道家渴望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称人死为仙逝、仙游、蝉蜕、蜕化、羽化、骑鹤、化鹤。佛教称人死为归寂、归西、归真、圆寂、坐化、涅槃。
基督渴望我们合而为一,好叫世界相信(参閲:若十七21)。我们向天主祈祷,求祂使天主教徒和信义会信徒懂得一起见证耶稣基督的福音;我们也邀请人类聆听和接纳天主救赎行动的喜讯。
诚然,我们生活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内心的渴望可谓多之又多。然而,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见,芸芸众生中并不多见万事如意之人。
人类正在渴望正义、真理与和平。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在各方面都需要帮助,被裹在襁褓里,放在马槽中,但祂身上包含着救主天主的全部大能。圣诞节是我们敞开心灵、接纳诸多微小和奇妙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