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传教士,如中国的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南怀仁、印度的诺比理、越南的陆德……,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知识丰富的,正因为他们非常熟悉很多国家的文化结构、民族风俗、历史传承
清朝末期,传教士在泉州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时,祭祖问题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礼仪之争。至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新一轮的传播中,祭祖仍然是困扰民教双方的一个突出问题。
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中心范丽珠教授讲道:“利玛窦带来丰富的遗产到今天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它的价值,穿儒服着儒冠的利玛窦不仅是一个传教士,也是一个文明的使者。
在2019年,我们教区要以一年的时间来感恩上主120年来不离不弃的恩典,追忆前辈传教士们呕心沥血的福传精神,圣化自己广传福音。
他在这个世界上从未寻求过成功,他从人民那里获得了并将继续从人民那里获得的成功,人们称他为“民族的圣人”、“仁爱的使徒”、“希望的传教士”。
最后,降福全体传教士并祈求圣母“童贞玛利亚,用慈母的关怀伴随崛起中的教会的步伐、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引导我们的步伐、使我们获得新的爱的圣神”。
听到传教士们不畏千山万水,不怕陌生的文化,不辞生疏的人群和食物……充满热情到我们这里传福音,不能发财致富,且常有生命危险,在敬佩他/她们之余,我们明白,只有信仰一个理由可以充分解释他们的人生选择。
反之,如果放弃使用上帝与天这一术语,其严重后果将会关闭传教士与文学士之间已经开启了的对话的大门。
反之,如果放弃使用上帝与天这一术语,其严重后果将会关闭传教士与文学士之间已经开启了的对话的大门。
千古一帝康熙被称为是“最博学的皇帝”,他不仅熟知中国古代文化,也向传教士学了不少拉丁文,且懂满、蒙、梵语。可见,康熙的语言能力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