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引用了耶稣复活后与门徒们的相遇经验作为省思的起点。复活主把自己的伤疤指给众门徒看,又让多默用手探入祂的肋旁(若廿19-28)。这场景邀请主教们,首先应在受伤者的创伤上认出耶稣的创伤。
教宗说,圣史路加向我们展示,耶稣在山上显圣容,那是个光明的地方,是为了三位门徒所保留的独特经验的象征。教宗解释道,耶稣显圣容发生在基督的使命中一个确切的时间点。
充满恐惧和喜乐的妇女们急速离开坟墓,把坟墓已空的消息告诉门徒们。那时,耶稣出现在她们面前,‘她们遂上前抱住耶稣的脚,朝拜了祂’。
就如在首批门徒身上所发生的那样,他们“与导师耶稣、祂的目光和祂的言语相遇,祂给予他们跟随自己、改变生活的动力,让他们具体地为天国服务”。教宗最后总结道,所有人蒙召成为天主圣言的使者。
4月16日礼仪选读的《福音》指出,复活主耶稣显现给门徒们,他们「由于欢喜,不敢相信,只是吃惊」(参阅:路廿四35-48)。教宗于是引述了《圣经》中多次提及的「莫大喜乐的时刻」。
教宗说:“有耶稣作朋友是最大的安慰,它可以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感恩、喜乐的门徒,能够见证脆弱不是生活和传播福音的障碍。
你们必须惊异于耶稣对宗徒们的邀请,即是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给他们授洗”;去教导世人祂所吩咐的,以及祂所应许的,祂的吩咐和应许“带来希望和安慰”,“每天带给所有的人,直到世界的终结”。
而耶稣对他今日的门徒,也像对过去的门徒一样,重复地问说:‘那么你们说我是谁?’我们愿意用圣伯多禄的答复作为我们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耶稣在最後晚餐上对门徒们说:「你们放心,我必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将派给你们一位「护慰者」,即圣神;祂必会在天父面前替你们辩护。
有些严格遵守那些规则的法利塞人和经师责备耶稣允许没有洗过手的门徒取食。耶稣听到法利塞人对门徒的谴责,谈论了“洁净”的意义。耶稣说,洁净不是与外在的礼节连在一起的,而首先与内在的态度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