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任苏州教区副主教,协助马主教创办了苏州和南京的修女班,同时还办起了佘山修院的文学班,招收全省四教区的有志青年,修道的学生,还亲自教授拉丁文课并管理之职。
米凯利尼神父是亚西西神学院《新约》释经学教授,专门研究《玛窦福音》,尤其是耶稣受难史。神父接受教宗的邀请後,2月23日在《罗马观察报》的访谈中,説明他为何选择耶稣受难作为这次避静默想的主题。
与会者还包括圣座教育部秘书长安杰洛‧温琴佐‧扎尼(AngeloVincenzoZani)总主教,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校长梅纳赫姆·本萨松(MenachemBen-Sasson)教授,相遇学校负责人何塞
董伯佐神父1925年3月6日出生,1936年春在东关小修院上学,当时米良神父在修院教授圣乐、作曲、弹琴,董神父十分喜爱音乐,便师从米良神父学习圣乐作曲,并在之后的传教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圣歌,目前董神父创作的圣歌已有
中山大学海洋事务研究所局长胡念祖教授,做了一个渔船船员水手的保护的学术评估,分析以国际法规和公约为基础。
她将于当地贫民窟的一所中学教授宗教科。传信会署理会长关咏诗对本报说,该会今年刚好成立三十周年,可见教徒海外福传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他们已准备再有传教士出外传教。
在京都教区,来自瓜达卢佩的传教士和五个堂区的负责人卡马乔(AntonioCamachoMunoz)教授谈到了类似的经历。
筹委会主席马里亚拿教授表示,他希望看到所有参与者「体验到印度尼西亚社会的真正多元化,充满宽容与和谐。」
在去年由徐汇区政府等主办的“纪念徐光启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四百周年系列活动”上,利玛窦家族的后裔、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利玛窦研究中心教授利奇曾专程来到上海,他当时说:“在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年代,他的学术成就并没有被意大利人很好地了解
调往拉丁美洲后,在秘鲁首都利马教授神学、又在若望二十三世神学院教书并任校长。1989年至1994年,在巴尔多禄茂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在巴西圣保罗圣母升天大学获得伦理神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