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们是相遇的标记和工具。标记指的是我们应该具有吸引力,就像一个人做手势吸引别人注意那样。标记应该一贯而明确,尤其要让人能理解。教宗继续说,标记和工具的特性包括随时乐意、不自我参照。
谨记潘利忠神父为我们分享的经典名句:珍惜每一次相遇;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来的……。
瞎子称耶稣为主,要求看得见,他通过呼求耶稣和迫切渴望与祂相遇的态度,表明了他的信德,因而获得了救恩。就这样,他感到被耶稣所爱,开始跟随祂,成为祂的门徒。教宗说:从乞丐到门徒,这也是我们的道路。
和平也与教育相关:我们受邀每天都要学习不易做到的共融艺术,汲取相遇文化,净化我们的良知,不陷入於暴力和一意孤行的诱惑,因为它们违背天主之名和人性尊严。
若要宣讲天主,就必须与人相遇,关注他们的历史和行程。教宗解释说,上主不是一个观念,而是活生生的位格。祂的讯息在纯朴和真实的见证中,在聆听与接纳中,在热情四溢的喜悦中传播开来。
在大公合一的进程中,这种相遇对於对话助益良多。
这自由源自我们与祂的相遇。教宗首先谈到探望囚犯的意义说,基督徒不应判断有过犯的人,却应做他们的近人。探望坐监的人是一项慈悲善工,在今天面对各种刑法的情况下尤其具有特殊价值。因此,任何人都不可指责他人。
因着向世界显示自己和天主子耶稣基督的相遇,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也成为天主向世界显现的天主的临在。我就是今天遇到了主耶稣的贤士。
他解释道,西默盎和亚纳之所以赞美天主是因为他们在与耶稣的相遇中看到了希望的实现。
因为基督信仰是恩宠,所以只有恩宠才能让我们觉悟,而且能让我们在相逢的惊讶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