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庇护神父祈祷团应该是‘慈悲的中心’,始终开放且活跃,并藉着祈祷的卑微之力把天主的光带给世界、把爱的能量供给教会。你们应始终是喜悦的祈祷使徒!祈祷能行奇迹。
弥撒当中,上千名慈悲使徒接受派遣,做天主宽恕的标记及工具,帮助天主子民敞开心门,向天主的慈悲开放。教宗强调祈祷、行爱德及守斋是耶稣邀请我们克胜罪的途径。教宗首先讲解了四旬期的意义。
教宗表示,慈悲能以多种方式抵达每个人:透过良心的真诚开放;閲读转变人心灵的天主圣言;遇到一位仁慈的姐妹或弟兄;从受伤、罪过的经历中体验宽恕和慈悲。然而,慈悲的可靠之路是耶稣。
在今夜我们将自己交给天主,向天主开放自己,让耶稣来触碰我们,拥抱我们疲惫的身体,疗愈我们受伤的心灵的祷词的引导下,人生的长卷在一点点展开:从母胎,幼儿时期,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直到老年时期。
教宗谈论他们的情况说:「他们和睦共处,人人都能活出各自的信仰,表达各自的见证,秉持开放且大公的精神生活。天主教公教徒不能同时又是某宗派信徒,我们必须与他人同在。
教宗表明,「公开的抗拒是健康的」,因为这种抗拒「向悔改的恩宠开放」。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是罪人。相反地,「隐藏的抗拒」危险至极,因为它们隐而不显。
从窘困境况出发,进而向天主的恩典开放,进入新的世界,也就是耶稣所宣讲的‘国度’。教宗解释说,这是以新的视角看待窘困和悲苦的现实。不悔改,不能赞美和活出天主恩典的人,不是有福的。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一种真正开放的思想才能面对危机,认清世界的走向。
当我没有能力向他人开放、尊重他人、与他人交谈、与他人对话时,就会爆发战争。教宗也谈到他对大学的理解,强调大学是可以对话、能容纳所有人的地方,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的人将自己封闭在悲伤中,另有的人则向希望开放;有的人陷入生命的瓦砾不能自拔,也有的人就如同你们那样,藉着天主的助佑除去瓦砾,耐心重建希望。